Hugo Boss自損自救:在華售價最高降幅達50%
降價拼業績對于奢侈品牌而言是步險棋,然而德國奢侈品牌Hugo Boss深陷業績下滑窘境,不得不選擇鋌而走險,將在華售價一降再降,希望可以阻止業績下滑的腳步。記者走訪Hugo Boss多家專柜得知,品牌在華下調售價幅度約在30%-50%之間,實際上Hugo Boss已經在2月下調20%在華售價。不過降價策略并沒有拉升業績,據品牌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大中華地區和美國雙位數領跌,其中大中華地區總體銷售下滑達11%。
在華售價最高降幅達50%
記者暗訪Hugo Boss位于北京和西安的多家店鋪得知,Hugo Boss進一步降低了在華售價,降低比例在30%-50%之間。這是繼今年2月公司對外宣布下調大中華區銷售價格20%之后,進一步下調在華銷售商品價格。
調查發現,一款經典款男士T恤,去年銷售價格為1150元,而今年銷售價格為900元,現價為1600元的男士雙面皮帶,去年銷售價格是2300元左右。從商品價格對比中不難發現,品牌降價的幅度在30%左右。
Hugo Boss東方廣場店銷售人員表示,其實商品從去年底開始降價,到現在為止商品價格降幅絕大部分在30%-50%之間,降價后商品如果再遇打折,男士T恤衫300-400元就可以買到,價格甚至和耐克、阿迪達斯持平。
雖然價格一降再降,但有知情人士透露,Hugo Boss在華售價依然高于國外,價差大約在10%-20%左右。
業績下滑降低銷售價格
眾所周知,奢侈品打折是把雙刃劍,一不小心就會對品牌造成直接影響。然而,Hugo Boss作為德國奢侈品牌,在華業績遭遇滑鐵盧,面對業績下滑的巨大壓力,品牌不得不選擇打折甚至降價救市。
盡管,Hugo Boss中國區公關品牌傳訊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單從幾家店鋪的銷售情況,幾名店員對店鋪銷售情況的解釋,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Hugo Boss品牌在華業績的實際銷售情況。
不過,據Hugo Boss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銷售額約為6.43億歐元,同比下滑3.7%,低于之前市場預期的6.49億歐元。凈利潤同比跌幅創六年之最,從7560億歐元暴跌至3850萬歐元。其中,大中華地區和美國雙位數領跌。雖然Hugo Boss在內地對春裝新品降價20%以提振銷售,內地銷售增長10%,但仍未能拯救深陷泥潭的港澳地區,大中華地區總體銷售下滑達11%。
值得一提的是,Hugo Boss在財報中還提到,今年品牌還將繼續調低其他商品價格,以提振本土市場,縮小中國區和歐洲區的產品價差。
但是,實際的銷售情況,并沒有按照品牌設想的那般。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和西安多家Hugo Boss直營店走訪時間均超過半小時,除了幾名銷售人員之外,并沒有顧客到店內消費。店內銷售人員也表示,與之前打折促銷相比,降價對拉動銷售的作用并不大,消費者進店先看折扣,對于是否降低銷售價并不關注。
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Hugo Boss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找到其業績在華下滑的核心問題,單純希望可以借助降價提振業績多會落空。
對此,記者就在調價之后是否有進一步的策略對Hugo Boss進行采訪,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企業回復。
降價救市淪為傷己利器
在Hugo Boss降價策略實施4個月之后,其銷售業績并未取得大跨步前進,反而對品牌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Hugo Boss東方廣場店銷售人員無奈地表示,公司調低銷售價格,對銷售終端而言并沒有起到拉動銷售作用,反而產生了消極影響。許多消費者認為品牌價值降低,從而選擇放棄品牌。
據悉,在華降低銷售價格并不是Hugo Boss一家的策略,如年初Chanel便率先在華降價,希望可以做到全球同價。
周婷表示,品牌降價可以看為策略性降價,但是策略性降價絕對不可以單獨出現,如果不伴隨設計、產品、服務等領域的全面升級,那無疑是一種自殺式冒險行為。因為降價直接帶來的是品牌格局的降低,其他方面不提高則會直接影響品牌價值,最終遭遇原有消費群體拋棄,新晉消費群體又不具備奢侈品消費持久性的尷尬境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