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輪回重生 一夜復活

我有只GUCCI的帆布托特包,如你所想,它上面布滿了logo,是將8年前在紐約一個奧特萊斯購買的。它是我的第一只奢侈品牌手袋,結實又耐臟,在我還用著13寸老式macbook pro時,這只GUCCI包就是我的通勤手袋,每天放著好幾斤的電腦和筆記本在亞熱帶的雨水和陽光里來來去去,也只是磨損了一些邊角而已。
我對它并沒有什么不滿,但后來我決定不再背它,是因為在奢侈品牌陷入全球銷售困境的那幾年,滿是logo的手袋、皮帶和鞋子都成為了討伐的對象,它們代表著對創意的懶惰和對炫耀的迎合,要被追求特立獨行的一代消費者所厭倦拋棄。
實在不好意思違逆潮流,我收起了那個GUCCI托特包,藏在了柜子的最低層。
然而再次印證了潮流就是一個輪回這句話,logo一夜之間又都回來了。那天我打開Net-A-Porter,首頁的一個新專題正是“The Logo Bag”,而在它的上面是模特兒穿著最近大熱的GUCCI的logo T恤衫。我試圖去搞明白這一切都是怎么發生的,是什么讓輿論突然天翻地覆——在Net-A-Porter上的那些推薦手袋logo一個賽一個大,但顯然現在不會再有人把之與庸俗一類的詞掛在了一起。而翻看時裝周期間的那些街拍,攝影師們頻繁地把鏡頭對準印上了品牌logo的上衣。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寫有揭露時尚行業內幕《奢侈的!》一書的作者Dana Thomas把logo單品的復活歸因為眼下的設計潮流正在向1980年代致敬:“那個時期logo狂熱正夯,而現在對于logo新的使用則表現得更加浪漫、柔軟和幽默。”Dana Thomas描寫過1980年代的狂熱是怎樣的,新富的美國嘻哈歌手把Chanel的logo項鏈層層堆疊,奢侈品牌名字像報菜名那樣堆在了歌手的新作歌詞里。
難以避免地要提到新GUCCI對logo單品的復活起到關鍵作用,在復古主義的包裝下,每個繁花似錦的圖案都被賦予了宗教、神學、哲學的浪漫意義,于是乎連GUCCI的紅綠條紋和上下顛倒組合的logo都變得順眼了起來。
我們在過去兩年看到各式把品牌名字和logo花式應用的例子,比方說J.W.Anderson的百褶裙,它的logo包。在私募基金的工作的汪佳珺本身是一個時裝愛好者,她談及J.W.Anderson的兩個例子時說,這個logo本來就辨識度不算高,更像是個裝飾或者懂的人懂那種感覺。也就是說,惡不惡俗,還要看品牌名字或者logo藝術化得是不是足夠巧妙。

不過,最近instagram上大火的logo單品不是包也不是裙,而是T恤。這股潮流最初可能是Kenzo先帶起來了,那件印著品牌名字和虎頭的衛衣能以每十個人經過就有一個人穿著的密度,真真假假地混合出現。但現在最受歡迎的logo T別沒有那么復雜——無論你是Moschino、House of Holland、Dolce & Gabbana還是Saint Laurent,基本全是一件白底衫加黑字的組合。

BoF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認為年輕一代設計師喜歡做這類簡潔到極致的logo T,是因為他們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買Adidas和Nike中度過的,而這兩個運動品牌最常見的圖案就是logo,這對設計師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但更大的可能是,人們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嫌棄過logo——logo單品擔當了奢侈品公司生意不好時的替罪羊。更為諷刺的是,每個自以為特立獨行的時尚愛好者,其實都不過是跟風者,從跟風說不喜歡logo,到跟風重新撿起logo。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