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皮革、皮鞋產量和出口量逐年下降
廣東制革行業原料皮需進口,八成企業靠加工生存。有關專家建議,企業應提高品牌意識,并積極尋求政策支持。
據廣東省皮革協會秘書長何曉茶介紹,2009年,廣東省皮革、毛皮及制品規模企業有184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30.64億元,與2008年同比增長5.64%,出口交貨值609.44億元,同比減少1.30%。
公開資料中顯示,輕革9625.1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57%,皮鞋11.33億雙,同比減少6.0%;皮包袋3.74億個,同比減少18.27%;皮革服裝217.12萬件,同比增長1.85%,行業總產值和皮革服裝產量保持平穩。
成品革出口萎縮內銷競爭加劇
廣東制革業依賴其皮革制品業。2009年全省皮革制品產量減少,以銷定產的制革業也相應減少生產能力。制革業全年仍面臨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和原材料上漲的局面,特別是原料皮方面。由于70%以上的原料皮依賴進口,價格起伏很大,企業難以把握。成品革出口萎縮,內銷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市場方面,鞋面革和包袋革供求相對穩定,服裝革市場低迷。沙發革和汽車坐墊革市場需求仍在增加。
皮鞋產量和出口量逐年下降
鞋類的年生產量保持平穩,但皮鞋的產量和出口量逐年下降。全省鞋類出口約占總量65%,2009年廣東省鞋類出口34.9億雙,同比增長4.7%,其中皮鞋出口4.6億雙,同比減少25.1%。出口額43.2億美元,同比減少16.2%。鞋類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出口明顯減少,對美國、歐盟、日本出口量明顯下降。2008年底起,國家相繼2次提高鞋類商品出口退稅率,減輕制鞋企業經營壓力,提高企業盈利率,但由于國際上金融危機不斷深化,歐美市場需求萎縮,國際貿易壁壘頻出,以及國內勞動成本上升,成本優勢減弱,耐克、阿迪達斯等著名品牌的國際跨國巨頭已縮減在廣東生產的訂單,將之轉移到更為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國家和地區。
出口訂單大幅度減少,對以出口為主的廣東制鞋業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對于依賴貼牌加工外銷企業,或轉戰內銷市場,或者減產甚至停產。雖然2009年第四季度部分企業訂單迅速增加,但企業招工遇到困難,不得不放棄部分訂單。在行業整體生產下降的情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制鞋骨干企業仍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充分依靠自營銷售網絡,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企業的產量不降反升,龍頭骨干企業規模效應明顯,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皮包產量十年來首次下降
2009年廣東皮具箱包產量和出口值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現象。出口金額50.3億美元,同比減少11.3%,對三大出口市場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均出現超過5%的降幅。對上述三個市場出口量合計占廣東皮具箱包出口的65.5%。皮具箱包是廣東省皮革行業中繼制鞋后第二大產業,產品60%以上出口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需求降低,訂單數量減少,以外銷為主的中小型企業生產銷售較為困難。
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皮具箱包自主品牌少,在設計創新、市場營銷、人才培訓投入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此外金融危機導致外貿風險加大,國外進口商經營情況惡化,企業風險加大;國際貿易壁壘頻出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
80%廣東皮革業靠加工生存
廣東皮革服裝生產保持2008年低迷狀態,80%的企業依靠加工生存。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的變動使靠加工為主的企業受到較大影響,導致部分企業轉移到內地更為寬松的環境維持生存。
目前,廣東皮革行業處于較為嚴峻的考驗時期。何曉茶認為,目前大部分企業都能認清形勢,并采取多種方法逐步提高品牌意識,加強自有銷售網絡的建設,生產適應市場的產品。同時應該向當地政府尋求政策支持,爭取全行業向好的態勢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