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痛—中國運動鞋品牌或遭大洗牌
外資巨頭搶灘低端市場,國內運動品牌或遭大洗牌 (資料圖片)
7月17日訊, 盡管剛剛過去的世界杯帶動了體育用品銷售熱,但日前國內體育用品股卻全線逆勢下跌,據7月6日數據顯示,特步跌幅最大,達5.98%,報5.66元;李寧跌2.01%,報24.35元;安踏跌0.74%,報13.44元;中國動向跌2.92%,報4.99元;匹克跌2.92%,報4.99元;361度跌0.36%,報5.47元。李寧高層近日更是明確表示該行業的增長速度將放緩。在世界杯與亞運會兩大頂級賽事撐場的運動大年里,本應紅火的國內運動品牌卻遭遇了資本市場上的“滑鐵盧”,個中原因值得考究。
據悉,日前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巨頭為增強在二三線城市的競爭力,采用高往低走的策略,逐步增加中低價位產品,壓制其他中低端品牌搶市場。耐克(Nike)更明確稱,將于明年第二季在內地銷售低位價運動鞋,大舉進軍二三線城市。分析人士稱,該消息傳出后,直接導致了內地運動品牌股價的下跌。
此外,運動品牌在一線城市的店面數量日趨飽和導致行業競爭加劇、銷量增長放緩。截至今年7月,安踏、361度、特步、匹克、鴻星爾克的國內終端均已突破6000家,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各擁有大約3500家店面。在跑馬圈地的時代,品牌可以通過在全國范圍內的大舉開店來提高銷售額,但當店面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僅靠開店來實現高速增長的辦法已行不通,必須尋求新的增長點,才有可能保持之前30%(2008年該行業的增速)的高增長額。
再者,中國運動品牌的洗牌已悄然開始,有分析人士認為,一個成熟的行業容納不了這么多的知名品牌。此前,一些運動品牌為融得更多發展資本,盲目跟風,為上市而上市,但其實際上不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及發展潛力,上市后才發現得不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今年中國運動鞋市場規模將達690億元
瑞銀證券近期發布的一份運動服飾市場的報告指出,從總體上看,2010年中國的運動鞋市場(包括知名品牌和一般品牌)規模將可能達到690億元人民幣,而到2020年知名品牌運動鞋市場規模可能達到2970億元人民幣。在2008年以前,體育用品行業處于爆發增長期,市場增速高達30%以上;2009年,行業增速降為11%,今年增速在15%左右,轉入行業的穩定發展時期。
專家指路 加強產品的功能性開發
國際巨頭兵臨城下,國內品牌拿什么與其較量?萬國廣場市場推廣部負責人謝旭東認為,除了款式的更新外,加強自主研發的力度,加強產品的功能性開發很關鍵,可從原材料創新、環保創新等方面入手。李寧去年收購羽毛球品牌凱勝之后,對羽毛球拍進行了突擊研發,全新加入了“靈控內錐(提高控球手感)”、“風洞導流增速系統(降低風阻)”等高科技元素,使得李寧羽毛球拍的新增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18%,躍居行業第二。
有專家建議,具備技術資金實力的品牌可將眼光放寬點,及早規劃海外版圖,向東歐、俄羅斯、東南亞和非洲部分地區等中等發達國家進軍。李寧、安踏、匹克361度等品牌均已在海外開設了專賣店,但很多品牌對海外市場尚未深耕細作。福建師范大學廣告教研室主任、體育行業觀察家張發松認為,深耕海外市場可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必須建立獨立的國際化研發團隊;其次,找到最適合自己風格的國家和地區建立研發基地;再次,探索挖掘出最適合自己的品牌口號和理念。據了解,匹克正在計劃聘請國際人才開拓國外市場,并計劃分別在美國和意大利設立運動鞋和運動服裝的研發中心。李寧則推出品牌重塑計劃,更換新標識,“將助推李寧成為世界級品牌”(李寧公司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而在海外擴張中略顯保守的安踏今年的國際化目標是海外市場銷售量占到1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