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制鞋業“用工荒”背后的積極信息
2月14訊 招聘會上越來越難招到人。在鞋類等加工制造型市場的一次招聘會上,有近7000個崗位虛位以待,但求職者并不買賬,兩天只有2000余人入場求職。
用工荒的出現,鞋類等制造業企業訂單飽滿是主要原因。今年以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等制造業密集的地區用工形勢都很緊張。據調查,珠三角60%的企業今年以來處于用工“吃不飽”狀態。從短期來看,由于工資待遇未能跟上持續上漲的物價等因素,到勞動力市場求職的人數比往年明顯減少。
“缺工”向內陸蔓延
今年的“用工荒”不僅僅發生在東南沿海,在中西部地區也頻頻拉響“缺工”警報。在安徽、河南等地,“用工荒”在迅速蔓延。
廣西南寧一家鞋類生產企業負責人日前向媒體表示,自2010年12月以來,公司已有200多名外地員工告假返鄉,而八成多的外地員工將在春節前返鄉,春節返鄉潮造成的缺工將一直持續到2月底。
綜合各地情況來看,缺工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玩具、小型制鞋等勞動密集型行業,許多企業因為缺工導致斷產停工。
用工荒背后的積極信息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員都陽認為,現在勞動力短缺不僅僅發生在東南沿海,在中西部地區也開始出現,這說明產業轉移正在進行。
從某種意義上看,“用工荒”并非是件壞事,它傳遞了一些積極的信號。首先,農民工在今后的擇業中,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招工企業在“用工荒”的倒逼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以前無法想象的讓步,這有利于民工群體在勞資博弈中贏得優勢地位,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再則,中西部地區出現的“用工荒”,使得農民工有了更便捷的擇業選擇,倘若沿海發達地區的招工待遇不特別吸引人,更多農民工將會選擇留在家鄉附近就業。長遠來看,這就使得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或轉移,否則,企業將很難生存下去。可以說,“用工荒”客觀上“配合”了國家產業升級與轉移的宏觀戰略,利于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