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等尋新模式緩解用工荒
“2004年,當經濟生活中的一件新鮮事,可如今,用工荒已成為一種常態,我預計它還會持續30年。”昨日下午4時,當記者帶著這幾日在溫州采訪的各路聲音來到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的辦公室時,周德文,這位研究“溫州模式”的知名專家脫口而出。
無獨有偶,溫州職介服務中心隨后向記者提供的開張第三日的最新用工供需狀況顯示:1596家企業進場供崗11745個,1005名農民工成功簽訂意向就業協議,但仍有10740個崗位空崗待補,企業用工狀況仍然緊張。
對此,周德文表示:“緩解用工荒,根本在于提升勞動力價值,進行發展模式創新,現在創造新的‘溫州模式’已經迫在眉睫。”
近七成溫州企業缺工
昨日,本報刊登了溫州代表性行業“鞋革業”缺工狀況,其實在溫州,在同樣屬于用工大戶的電子電器、服裝乃至打火機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荒”現象十分普遍。
據溫州市經貿委于今年1月26日發布的《2010年溫州工業經濟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文中的數據顯示,溫州近七成企業缺工,這一條被排在“困難”選項的第二位。據該委經濟運行綜合處處長李雄偉介紹,“七成”這個數據是在對溫州制革、塑編、金屬冶煉等18個行業855家企業進行調查后得出的。其中,缺工缺10%的企業占43%,缺20%工的企業占15%,缺30%工的企業占9%,缺工一半以上的占1.5%。
另據溫州市人才中心的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溫州企業用人缺口持續擴大,該年前三季度溫州人才中心共舉辦招聘會46場,提供崗位數11萬多個,但累計進場的求職人數才8萬人,供需失衡嚴重。
李雄偉向記者回憶了上世紀90年代溫州“一個崗位十個人搶”的情景,慨嘆今日,西有重慶等地的“截留民工”,東有溫州企業開著大巴去火車站“搶人”、送豆漿,老員工帶一個新員工進廠獎100元,“中國的人力資源已經告別無限供給時代。”李雄偉說。
每年免費培訓5萬農民工
用工荒究竟因何而生?中西部經濟發展吸納部分農民工,80、90后新生代農民工“心高手低”,國家惠農政策等,這些都是原因。還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的“中國勞動力價值被低估”也成了“證明觀點”。記者在實際的采訪中發現,目前溫州企業中“漲薪潮”風起云涌,農民工工資每年漲10%—20%,但另一方面,在勞務市場,農民工如沒有一技之長,其自身的“勞動力價格”無論如何也難以提高,只能做普工,靠吃苦來賺辛苦錢,這沒有發展性,農民工也不滿意,跳槽跳得歡,這給企業造成困擾。
究竟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今年34歲的四川“新溫州人”賀剛的故事或許有借鑒意義,他通過努力從一名普工成為技術能手,改變了自己的價值。
1995年,剛來到溫州的賀剛,“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苦干幾年賺辛苦錢,然后換一個體面的工作”。爾后他進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當了建筑工,做的是扎鋼筋的活,月薪也就千把來元。
不過,年紀輕輕的賀剛不甘于就這樣原地踏步,而是不斷努力學習,參加政府和企業辦的各種培訓,潛心鉆研琢磨,十幾年過去,賀剛雖然做的工作還是“扎鋼筋”,但扎出了藝術。偶然的一次機會,賀剛參加了溫州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得了第一名,之后他又接連拿下省第一,全國第一。終于在2006—2007年,賀剛先后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獲得者,全國十大務工青年。隨之,賀剛不但拿到了溫州戶口,還獲得了保障房待遇,享受到了國務院和溫州市的政府津貼。
對此,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處處長金凡表示,溫州每年都會拿出2000萬資金對5萬多名農民工進行免費培訓,以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水平。“從小的方面看這為農民工習得一技之長,提高自身的勞動力價值,延展未來的可發展性奠定了良好基礎,從大的方面說也為溫州產業升級,發展模式創新奠定了基礎,這將有助于從根本上緩解用工荒。”
擺脫用工荒需創新模式
誠如上言,人力變為人才,為企業和經濟發展升級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溫州企業,或中國企業,一直以來走的是一條低工資、低價工、低附加值的發展之路,這種模式依賴的是低技術的豐富勞動力,但卻又決定了這種模式做出的產品賣不出好價錢,企業的利潤薄,拿不出更大的蛋糕分給員工,員工不滿,就會跳,企業用工就荒,現在是謀變的時候了。”周德文說。
對此,溫州鞋革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謝榕芳也是深有體會。“溫州鞋有名,但大部分都是中低檔商品,利潤很薄,員工要求漲工資,今年企業給漲10%,明天再要求漲就難了,因為沒有空間了。”怎么辦?“唯有轉型,做高科技鞋,做環保鞋,做高附加值的名牌鞋,一方面高技術會讓企業對勞動力的依賴減少,一方面也能讓企業賺大錢,分大蛋糕給員工,員工嘗到甜頭,自然也就不亂跳槽了。”
據了解,目前一系列變革正在溫州鞋業中悄然發生。如紅蜻蜓就通過科技創新,推出了納米鞋,輕薄透氣;康奈根據人體保健要求,推出了舒適鞋,健康鞋。此外,溫州鞋的環保性能也越來越高。“從皮革,到膠水,我們要求所有原材料都是環保的,以保證溫州鞋內銷外出口的品質。”謝榕芳說。
周德文認為,區別于以往舊的溫州模式,新的溫州模式必是要走高科技,深加工,高附加值之路。“簡單的給員工加薪,這種方式來治用工荒治標不治本,根本之路還是在于創新,創新溫州模式,這樣企業才能最終擺脫‘用工荒’帶來的影響,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與發展力。”周德文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