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鋪貨是“擴張”還是“賭博”?
還是在前店后廠的時候,溫州人就開始背著鞋全國各地走,這些人現在或成了鞋企的老板,或成了一方諸候。據說最早進行鋪貨,是一個現在市場占有率很高,卻在輿論宣傳上低調的企業,從經銷商都認識自己。
從此,整個溫州鞋業品牌也走上了鋪貨的不歸路。早期進行鋪貨的鞋業品牌都靠這一招賺了錢,實現了資本的積累。這樣只放不收的做法,慢慢地開始變質。一些強大起來的代理商、經銷商,開始用賣鞋賺到的錢又去投資其他的生意,只是這階段還沒有暴露出太大的隱患。
當轟轟烈烈的王子連鎖鞋城在一瞬間發生了倒牌效應,一些鋪貨力度大的企業被這當頭一棒敲醒。這時大家才意識到,鋪貨的背后,有著多大的風險。
一些明智的企業開始收線,要玩品牌大家就綁在一起玩兒,企業出300萬做支持,代理商可以把房子抵押了陪著一起玩,在這樣的“投名狀”下,許多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代理商的資金,代理商賺了錢,就要持續投入,不斷擴張。
另有一些企業用相當于銀行貸款的形式來扶持代理商,讓其盡量做大,在關鍵的時間點收線,如不及時交款就會產生滯納金。如此一來,代理商是敢怒不敢言,因為他跟著這個品牌賺到了錢,如果放棄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對這塊肥肉虎視眈眈呢。
更有一些的企業把鋪貨這樣的支持形式,變為房地產投資行為,直接把區域市場發孤檔口買下來,現以很低的價格租給代理商。這樣既支持了代理商,又無形中賺了租金高漲產生的利潤,實在是魚和熊掌兼得。{page_break}
當然,大多數企業被鋪貨所帶來的快速擴張拖得盤疲力盡,鋪到最后現金流嚴重不足,代理商日見壯大,而企業日見疲乏,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只限放棄市場把品牌授權給這些諸候。所以,成也鋪貨敗也鋪貨。
應該剎車了吧?在真皮“鋪”倒一片之后,躍躍欲度的革鞋也開始了鋪貨擴張的策略。這時廣州人開始發笑了“我們都是玩貿易,玩的是代理商和加工廠的資金占用,像他們這樣鋪,讓人難以置信。”
鋪貨在我的理解,就是大哥借錢給小弟,讓他也發展發展,對于前期找開市場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像民營企業的這些草根企業家,兜里的錢本來就不富裕,正是有了“有錢大家一起賺”的理念,才有了僵化行為,才有了產品在市場的快速擴張,才有了持續增長的市場占有率。但企業完成了原始積累,就要考慮如何控制鋪貨所帶來的隱患。如果賺來了的錢,被一個個諸候分散掉,現金流說不準在什么時候形成堵塞,讓你喘不過氣。
企業動作說到底是一個現金流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個規矩來合理地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周轉率是一門學問,鋪貨并不是不可取,關鍵是要建立廠商共贏的合作機制,堅決抵制善于玩“吸星大法”的合作伙伴,因為利益的天秤如果太傾向于某一方必然會帶來矛盾的升級,帶來關系的破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