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電”成為長三角鞋服企業的夢魘
8月2日訊 7月23日,大暑。隆隆的發電機聲,在蘇州一間工廠顯得格外刺耳。
“這是我們工廠自己的發電機聲。”對于這類噪音,蘇州某服裝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玉娟似乎早已習以為常。她告訴記者,由于常被限電,蘇州的很多工廠都自備了發電設備,但高出普通發電三倍的發電成本讓很多中小企業難以承受。“被限電”似乎已經成了長三角地區中小企業的夢魘。
“中小企業將陷入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輪發展困境。”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信息研究部主任曾少軍告訴記者,限電雖然造成了中小企業利潤縮減,但并未形成媒體所說的倒閉潮,而國家對此也在著手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
兩類企業受困限電
在該服裝廠的大門口,一個告示牌上醒目地貼著一則限電通知:每周至少限電兩天。
據記者了解,從5月份開始,蘇州就已開始拉閘限電,每周會不定期限電兩天,進入7月后,限電頻率明顯增加,最多時一周曾被限電四天。
“根據這幾年的經驗,我們進入暑期的時候,會減少接單的總量,用來降低成本。”王玉娟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服裝廠為出口型企業,產品大都銷往國外的超市和批發市場,利潤原本就非常低,加之高昂的自主發電費用,目前僅保證對國外主要大客戶的供貨。
紡織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還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中小型企業尤多,同時,紡織企業生存最容易遭受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除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限電影響最嚴重的當屬高耗能的工業類企業。
“上星期接到通知,一個星期限電兩天。”王友和原是一家山西的煤炭老板,兩年前接手了浙江一家鍛打廠,但近期頻繁的限電讓他心急如焚,“我們現在根本不敢接訂單了,因為客戶打壓價格非常厲害,如果我們用發電機發電的話,基本沒有利潤。以往我們還會把一些大單分拆外包,但如今外包的費用也越來越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目前,我們僅是接一些小單,等到來電的時候加班熬夜趕工時,這樣一來就養不起那么多人,只能裁員。”
7月初,王友和剛剛裁員30多人,“我有個在紹興開模具廠的朋友,他們那邊限電比我們這邊要厲害,大都是開四限三(四天開工,三天限電),因工廠長期限電導致塑料產品達不到合同數量,從而流失了大量客戶,目前已經暫停生產了。”
變軌不易嗷嗷待哺
原材料的上漲才是削減中小企業利潤的主要因素。
“同去年相比,人工成本的增加是最明顯的,大致上浮了30%左右,但我們的出廠價不可能直接加上30%這樣計算,因為客戶那邊對這樣的大幅調價是不認可的,我們最多只能上浮15%的價格。同時,原材料較之去年上漲了10%,這些都壓縮了我們企業的利潤空間。”王玉娟表示。
80后的范先生是溫州一家鞋廠的老板,主要做內銷生意,擁有自己的實體店和賣場。近期他總是出沒于一些電子商務的論壇和會場,希望認識一些電子商務網站的工作人員,“這種銷售渠道的利潤雖然低,但非常走量,同時可以幫我消耗掉大量庫存。”{page_break}
不過,王玉娟卻向記者坦言,包括她周圍的很多朋友,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選擇內銷這條路,“內銷比較復雜,我們需要考慮到渠道建設、運營成本、管銷成本方面,還要考慮到產品的定位和質量等問題,但如今的市場已經不是以產品為王的時代,你的質量再好,甚至是過剩的話也沒用,而且回款慢是中國的最大特色。但是出口則不同,模式非常簡單,國外下一單就會結一單的錢,即便我們產品的成本是5塊錢,國外付我5塊錢我們還有的賺,因為還有16%的出口退稅,即便低于成本價出售,也不會虧多少錢。”
對此,某擔保公司的老總周廣昌向記者呼吁國家可以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扶持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最終變成造血性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