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占據世界鞋業生產消費主導地位
總體來說,全球鞋類產品總消費量預計將超過年均210億雙,未來15年將增長到300億雙左右。目前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地區占鞋類產品總產量的85%和銷售量的50%,并將持續保持主導地位,消費份額將迅速增加。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產品消費市場。2010年,內銷鞋類產品至少30億雙,有可能達到35億雙。近年來鞋類產品內銷激增,人均鞋類消費量幾乎翻了一翻,過去五年中人均鞋消費量增長到2-2.5雙/人。
預計中國在未來15年中GDP將翻一番,這一發展趨勢確保了鞋類產品銷售和生產的巨大增長態勢,同時也將使人均鞋類消費量上升到至少3.5雙/人,或者至少比現今人均消費量增加一雙。2024年中國的鞋類產品年銷售量將達到50-60億雙。
隨著中國的城市化步伐進一步加快,鞋類銷售增長也將突飛猛進。到2020年,預計中國城市人口將從2008年的45% 增長到56%,城鎮居民數量增長超過2億,他們也是潛在的鞋類產品消費者。
此外,富裕起來的消費者希望能夠買到質量更好的鞋。目前據估算中國約60%的內銷鞋是低價低質鞋,但到2020年僅有30%的這類產品,而超過50%的鞋類產品將是擁有中檔或高檔質量和價格的鞋類產品。
中國的鞋類產品在線銷售也大幅增長,據估算2010年主要鞋類銷售網站共銷售鞋產品8000萬雙,有8000人次左右通過網購購買鞋類產品。
如今在中國,各級城市中國際品牌的連鎖店,專營店和購物中心柜臺都到處可見,甚至在最低級的城市也可以見到。生產方面,2010年中國鞋類產品總產量據估算為130億雙,其中約100億雙出口到國外,共有約2萬家鞋廠,約600萬從業工人。一些演講者提到,目前中國的制造商和國外采購商都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用工成本大幅增長。根據不同區域情況,2010年各地用工成本增幅約為5%-10%,而隨著勞動法要求提供工人更高的工資和福利保障,2011和2012年用工成本將進一步增加。
這使得中國成為亞洲成本最高同時也是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印度鞋業用工成本約為$.45每小時,越南,印尼和泰國約為$1.00 到 1.20每小時。(對比而言,巴西和墨西哥的用工成本分別約為$3.78/時和$3.38/時,意大利則為$18.83./時)
除了為吸引雇工而提供更多薪酬和更好的工作條件外,勞動力短缺現象將是個長期而不可避免的問題,特別是在像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區,工廠全部依賴從內地移民過去,住在工廠宿舍的勞動力。30年以來的“只生一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適齡工人減少,而全國范圍內的經濟繁榮使得年輕人不需要移居外地去尋找更有前途的工作。{page_break}
由于最近中國法律的更改,工人的社會保險,養老金等成本約占工資的30%,地方執法官將工廠的這些支出視為稅收的一種形式,因此更加嚴格的強制要求生產商和工人將社會保險納入政府信托基金。
新勞動法賦予工人更多權利,在薪酬,福利或其他報酬沒有按照合同執行時尋求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國外采購商還是某些中國南部鞋類制造商為了尋找足夠的勞動力,采取了具有侵略性的向新興產區中部地區的轉移。
相對而言中國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區用工成本較低,但由于人民幣近年來超過25%的大幅升值(從和美金1:8.3 到1:6.3),美金的支出大幅增加將是無論哪個地區都不能避免的成本增加。
同時,繁榮發展的本地市場限制了工廠的出口能力,但由于國內本土品牌產品在零售市場位于高質高價層次(價格遠遠高于出口向美國的產品),因此工廠的出口價格也隨之上升,這一誘因甚至大于成本上升造成的影響。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低價產品時代在中國已經結束,生產商和采購商雙方均要努力以滿足未來全球化鞋類消費者對于鞋類產品價格和質量方面的嚴格要求。
毫無疑問中國將繼續長時期占據世界鞋業的主導地位,在鞋業領域提供大量的投資空間,且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替代。盡管某些條件類似的國家和地區可以作為替代,但長久看來,中國仍是主導市場。
世界各地很多鞋業中心類似條件的地區出口可能會增長,特別是東南亞有先見之明的地區,拉美的各類地區和北非。其他地區由于本地貨幣對美元的飛速增長,將有著不可逾越的成本負擔。例如曾經在尼加拉瓜,多米尼亞和墨西哥都有過成功的專注于高檔產品的企業項目(但在墨西哥由于貨幣升值導致其用工成本和中國用工成本之間的差額大幅消失),以及在越南,印尼,印度和泰國已籌備好的寬軌發展項目。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可以和中國的總體主導地位相比,特別是中國鞋業在其所有領域(皮鞋,橡塑鞋,布鞋等)的最大生產國地位無可動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