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鞋之都”謀求在三四線城市建立基地
伴隨該項目的啟動、城市綜合體的打造,沐川“兩化”互動的腳步越來越穩健有力,“5年再造一座沐川新城”的目標已逐漸明晰。
成都市武候區素有“中國女鞋之都”的美譽,年產鞋達到1.35億雙,年產值148億元,其中女鞋產量占全國的10%,占全球產量的7%。隨著天府新區的建設和成都市一區一主業的產業規劃,高端裝備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將取代曾經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眾多的制鞋企業謀求在三四線城市建立永久生產基地。
一方面,成都鞋企欲“擇良木而棲”;另一方面,沐川富余的勞動力急待轉移。在市商務局搭建的平臺下,雙方不謀而合找到共同點。2010年,成都依百蘭鞋業有限公司在沐川舟壩招工,只準備招300人,結果來了上千人,沐川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令公司董事長吳德國先生大為感嘆。趁熱打鐵,該公司在沐川“兩化”互動示范園區興建了生產線,400多名經過培訓的農民進廠務工,月收入1000多元。在偏遠山區,這些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掙上工資,成為“藍領”,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沐川常年在外務工人員有7萬多人,而臨近的涼山州雷波縣和我市的犍為縣亦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縣委、縣政府為此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敢于“大舍”贏得“大得”。樂山天源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抓住機遇,決定在沐川興建鞋業工業園,建成后可吸納就業人員6萬人。“鞋企招工越來越難,向三四線城市轉移,是必由之路。”天源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夕帆表示,沐川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隨著仁沐高速的建設,未來交通環境必然改善,搶占先機就能贏得主動。
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沐川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將區域經濟發展主動融入成都經濟區。在促進山區經濟發展,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進程方面,沐川正在探尋一條成功路徑。近年來,該縣堅持“興起一個產業、帶動一座新城”的發展思路,強化規劃引領,聘請清華大學設計專家高標準完善城市新區規劃和實施方案,做到城市、交通、產業“三規合一”。按照“園城一體”發展理念,對“‘兩化’互動發展示范區”、“漿紙工業小區”、“生態工業小區”、“化工循環小區”進行明確分工,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承載能力,培育產業集群。隨著“一園四小區”布局的完善,5年再造一座沐川新城的宏偉目標必將實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