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重鎮惠東縣轉型受挫 融資困難
融資困難、招工難、訂單減少……這是當前困擾不少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難題。近期,惠州海關聯合外經貿部門對轄區內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專題調研。在走訪的14家企業中,有2/3的企業稱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舉步維艱,利潤空間較小,另有3家企業處于"生產不飽和"或"半停產"狀態。
面對越來越艱難的發展環境,一些中小微企業認識到轉型升級是必須要經歷的陣痛,并嘗到了轉型的甜頭,利潤實現持續增長;也有中小微企業在市場環境中備感困難。
市場環境企業遭遇融資難和人力短缺等難題
惠州海關等部門的調研結果顯示,和國內其他地方類似,目前惠州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資金困難、人力資源短缺、市場訂單減少、利潤空間壓縮、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等。由于中小微企業投資額小,資金周轉容易出現困難,資金壓力成為不少中小微企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盡管中小微企業極度渴求獲得資金方面的資助,但一些金融機構對這類企業的支持力度并不大,這類企業較難獲得銀行方面的貸款。今年第一季度,惠州全市經濟運行形勢分析會提供的材料顯示,3月末,全市中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573.3億元,比年初僅增長2.4%,低于貸款增速1個百分點。
調研顯示,由于部分大企業借助強勢地位,故意拖欠中小微企業的貨款,導致一些中小微企業難以為繼,成為"三角債"中最容易受傷的群體。
在制鞋重鎮惠東縣,有鞋企老板向訴稱,由于難以貸到款,企業資金流轉十分困難,如果通過高利息的民間借貸來維持生產,在原材料價格高漲的情況下,幾乎無利潤可言。
招工難也困擾著不少中小微企業。由于中小微企業普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存在差距,成為"招工難"和工人流失的重災區。惠城區某鞋廠HR王先生稱,該鞋廠從開年至今,普工一直招不滿,公司有訂單卻沒足夠的工人干活。
有的企業有訂單卻招不到人,有的企業則出現訂單大幅減少的情況。根據調研,大多中小微企業屬于貼牌加工型企業,技術較為落后,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多數企業從原來的訂單做不完到如今訂單大幅減少,甚至有的企業因沒有足夠的訂單而面臨停產。
成功樣本通過拓內銷、創品牌等實現轉型
當不少中小微企業為近年來復雜嚴峻的市場環境焦慮時,一些企業通過轉型升級,走出了新的發展路子,他們的成功經驗包括拓內銷、創品牌、加大科技投入等。
位于惠州大亞灣區的永昶科技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DVD、CD、車載激光頭的企業,該企業從1993年開始從事來料加工,為國際知名企業三洋代工。近幾年,特別是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不少加工企業一樣,該公司的訂單受到較大影響。
永昶公司相關負責人稱,面對嚴峻的國際金融危機,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轉型升級。
在轉型的過程中,永昶公司利用多年代工積累的經驗,投入研發資金,引進高科技人才,開始打響自己的品牌。
國內激光頭產品的生產一直被索尼、松下等國際知名公司壟斷,打響品牌后,永昶公司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品牌的激光頭生產企業。除了創品牌,永昶公司還積極開拓國內市場,DVD激光頭產品的內銷比例已經達到九成多。
惠州石進鋼鐵加工有限公司也是近年來成功轉型的企業。該公司從一家來料加工企業成功轉型為外商獨資企業,轉型升級后增加了國內訂單1200噸,為企業帶來產值人民幣840萬元。該公司轉型的方法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開拓國內市場,二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在轉型過程中,該公司還得到了惠州海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使公司平穩過渡,保證了企業余料結轉、廢料征稅等手續順利完成。
政府舉措今年舉辦多場異地展銷會
面對部分中小微企業存在的經營狀況及面臨的實際困境,從惠州海關、市中小企業局等部門了解到,政府通過抓好扶持政策措施的制訂和加強市場監管,綜合運用財政、環保、信貸等政策以及技術標準、準入門檻等,引導這類企業轉型升級。
由于不少中小微企業屬于加工企業,受歐債等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傳統歐美市場的訂單減少,如何拓內需和開拓新興市場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目前,政府采取的扶持舉措包括"搭臺"辦異地展銷會等。此前,惠州已經在外地舉辦過9場"惠貨全國行"展銷會,提升了內外銷比例。今年,惠州還將在長沙和哈爾濱舉辦展銷會,并在巴西舉辦一場展銷會。
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市中小企業局表示,去年惠州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系統建成開通,如今該平臺入戶企業已有1000多家。接下來,中小企業局還將致力于推動政府、銀行和企業合作,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資金壓力問題。
海關則從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轄區保稅物流發展、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分類通關改革、知識產權保護及完善保證金制度等,多方面重點支持和服務轄區中小微企業應對危機、轉型升級。面對加工貿易企業的資金周轉難題,惠州海關制定和調整中小微企業風險保證金制度,采取積極措施,認可非金融機構的保函和政府擔保,篩選優質、技術含量較高、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適時適度調整加工貿易企業風險擔保金征收范圍。
專家說法
通過產學研合作提升競爭力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系教授王興邦認為,中小微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大企業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于中小微企業"船小好調頭",比如從資源能耗型企業轉型成為低碳型企業,相對容易進行調整;劣勢則是由于中小微企業的研發能力及員工素質等往往遜色于大企業,在轉型上,尤其是科研上會有一定難度。
中小微企業在轉型時往往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不知如何轉型、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撐。王興邦建議,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與高校等機構合作,通過產學研的模式提升科技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