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個人盛裝舞步賽今晚開賽,颯爽英姿看馬靴
馬靴是馬具的重要裝備之一基本上穿馬靴是因為地理環境所決定的。有其歷史淵源。一般認為西歐地區的馬靴外形最好看,這主要是因為騎馬的原因決定的。有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
法國憲兵的馬靴全部是專門定做的,要量腳長,腳寬,腳弓高,踝關節、小腿肚、小腿上圍的周長,小腿長度等等。這是西歐馬靴制作的特點——量腳定做。使用傳統工藝手工制作,現在應該只是手工上鞋底,機器縫合皮革的半手工制作。但傳統制作工藝的質量和外形是毋庸置疑的。
法國憲兵的馬靴全部是專門定做的,要量腳長,腳寬,腳弓高,踝關節、小腿肚、小腿上圍的周長,小腿長度等等。這是西歐馬靴制作的特點——量腳定做。使用傳統工藝手工制作,現在應該只是手工上底,機器縫合的半手工制作。但傳統制作工藝的質量和外形是毋庸置疑的,每雙鞋的造價是5000法郎(注意是價格不是價值,老單位了,法國人還是習慣用法郎表達價值,)。
靴型是歐洲的傳統式樣,薄鞋底,高腳踝縫合線(為騎馬而,尤其是上馬刺后不磨縫合線,行走并不便),靴型流暢美觀,尤其是腳踝位置的外形設計非常優雅。靴筒制作極其貼合腿型,尤其不會象國產坦克靴根據小腿肚的形狀走一個內弧線,遠遠一看象套鞋(國產馬靴多年來一直有象套鞋的特點)。不過缺點是穿厚的褲子就塞不進去了。
英國馬靴的產生主要是多雨的潮濕氣候,他的馬靴和歐洲大陸的馬靴在設計上有很多共同之處,主要是靴筒口的翻皮這個區別,不知是為美觀還是放水。
俄國馬靴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馬靴有著一定的區別,關鍵在于低腳踝縫合線,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高腳踝縫合線設計,現在主要是軍隊用的多,這樣的設計是騎馬行走全能的。其它外形上的設計與西歐風格沒有太大的差別。 國外的摩托靴,一般頭型較圓,看起來比較粗獷,不象馬靴的頭部那樣尖細,底部一般用比較厚實的橡膠底,并包鋼頭,還有一種高至臀部,可保護歌關節不受風寒侵襲,國內比較少見.法國的比較例外一些,他還是看起來象馬靴。
二戰的德國士兵馬靴是公發的偷工減料,軍官們自己掏錢定做的馬靴才是真正德國工藝和審美觀的體現。中國的騎兵馬靴,在加工工藝上畢竟要考慮軍費的問題,但可以說無論是3516廠71年的那批線縫底騎兵靴,還是3514廠的膠粘底騎兵馬靴,在用料制作上都是讓人無話可說的。但必須說說國產馬靴外形設計上的幾處硬傷。
靴頭太肥,腳踝正面部位的連接弧線起點太過靠前,加上肥大的靴筒,頓時就平添幾分臃腫。沒有西歐馬靴外形上的輕逸優雅之感。
加上腳踝部位,靴筒和靴面連接處的低縫合線設計,不僅在行走時正好卡住踝關節的最高處很不舒服。外形上也顯得有些笨重。其實馬靴最關鍵的設計是靴筒的外形,國產坦克靴的靴筒外形設計個人認為很不成功,尤其是靴筒后部根據小腿肚的形狀走一個內弧線,遠遠一看象套鞋。以前我總是要不厭其煩的解釋:“是皮的!”后來沒辦法,只好把靴筒割開將后端割去一條,再真正的手工縫上,足足干了3天,手都腫了。
最近國內出了不少新設計的軍用馬靴,尤其是一種皮底閱兵靴(不知是不是)已經改變了靴型和腳踝的低縫合線設計,但還是隱隱的覺得外形上有什么不妥之處。畢竟中國沒有穿馬靴的傳統,自然審美和制作上的經驗就少的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