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外延式擴張求發展
記者連日來在廣州東方寶泰、正佳廣場、中華廣場、廣百百貨、摩登百貨等商場看到,各大鞋服品牌在推出秋冬季新品的同時,換季春夏商品基本全部實行2-5折左右的促銷,而有部分品牌新品一上架就打出7-8折的折扣。
“每年8月底9月初,都是服裝企業清貨周期,此時很多品牌新貨上架率只有五成,門店很大比重的任務是消化前兩季的庫存。”廣州市新光百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麗萍表示,今年屬主流、資源型的王府井、廣州友誼都打出3.8折清貨,這透露出不尋常的行業庫存信號。
翻查多家服裝鞋類上市公司的2012年半年報,可以看出以上端倪。據悉,今年1-6月,達芙妮平均存貨周轉期明顯放緩,從去年上半年的149天增加到202天,幾乎延長了2個月,而李寧公司則從72天拖長到95天,也幾乎放慢速度一個月。這無疑是服裝行業庫存增加的一個縮影。據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森馬服飾的庫存已經擴大到15億元,而去年底這一數字還只是11億元。而匹克的存貨量也上升到5.3億元,去年底其存貨還只有4
.2億元。報喜鳥去年存貨量是5 .1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已增長至6 .58億元。而安踏的存貨也從去年的6.18億元,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28億元。
“與正常水平相比,今年服裝企業普遍的庫存壓力肯定高出好幾倍。”中國服裝業資深分析人士汪前進表示,中國服裝業主要是外向型經濟,服裝產品銷售不出去,外需低迷,為此內需市場壓力增加。
相對于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今年的內需市場呈現了一個更加低迷的態勢,出現了負增長。上半年服裝出口增速總體下降了10%左右,從一些大型商場的口徑來看,內銷市場上半年增長也是總體放緩,恐怕在數量上也是零增長,而往年內銷增速總體都在10%左右或以上。在汪前進看來,從根本趨勢上,服裝企業的發展到了一個拐點,再難通過加大外延擴張來扭轉趨勢。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的急速擴張,服裝鞋類的規模也水漲船高。”胡麗萍表示,不過由于各個商場品牌重復建設、同質化程度太高,比如天河路商圈,不管是天河城、正佳廣場、廣百、摩登百貨等,幾乎都有阿迪、耐克、百麗、歐時力等熱門品牌。同一商圈如此高密度的布局,單店的銷售增長沒有很大空間。
在此前提下,要實現銷售總增長,國內鞋服企業普遍采用外延式擴張,也就是不斷開設新店來提高銷售。但這種方式無疑要承擔很高的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