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寨品牌鞋還能生存多久?
晉江作為我國運動鞋業的生產基地,走過30多年歷程,其中不乏真正的民族品牌,如安踏、特步、361°等等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想通過走捷徑迅速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于是“山寨”、“擦邊球”……類似的“手段”開始泛濫,這些山寨產品借用名牌的號召力坐享其成,魚目混珠,欺騙了消費者的同時也讓正牌廠商蒙受損失。
阿迪王的“借勢”之路似乎走到了盡頭。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阿迪達斯狀告阿迪王侵權案達成和解,和解協議包括兩方面,一是阿迪王不得繼續在產品、包裝物、宣傳材料上使用含有阿迪王三角標LOGO和“阿迪王”標識的商標;二是自4月7日起,阿迪王的所有店鋪不得出現三角標和“阿迪王”字樣。
“山寨”品牌頻遭狙擊
在中國,像阿迪王,喬丹體育這樣的品牌不在少數。據悉,在喬丹體育通過證監會審核即將上市發行之際,邁克爾·喬丹突然提出姓名權訴訟,直接導致了喬丹體育的IPO上市之路被迫止步??紤]到邁克爾·喬丹和耐克公司存在商業代言關系,并且在邁克爾·喬丹起訴后,耐克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支持其起訴,其為自身品牌“正名”的意圖也較為明顯。
據報道,近年來中國體育用品市場持續低迷,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品牌也開始調整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精耕二三線城市。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高嘉禮曾表示,到2015年,阿迪達斯計劃進入中國1400多個中小城市。此外,耐克也宣布,今年計劃新開40-50家工廠店,商品價格是正品的3-4折,新店也將從一線延伸至二三線市場。國際品牌與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場正面交鋒在所難免。
草根“山寨”品牌難長久
有業內人士指出,靠“山寨”起家,實現原始積累再謀求轉型,是國內中小企業慣用的手段,但并非長遠發展之計。購買力較低的消費者一朝發達之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拋棄原先消費已久的“山寨”品牌,加入到國際成熟品牌的消費大軍中,因為他們比誰都渴望脫離原來的低端群體,脫去身上的草根氣息。
因此,小編認為企業的山寨品牌雖然很快在市場上提升品牌的影響力,但這些山寨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程度會,勢必會遭到“宿主”們的狀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雖然也可以用法律手段保證自己的權利,但在其過程中也會傷害到企業的形象中,輕者影響到部分利益,重則或許會導致企業因此而倒閉,因此,企業在成立之時,就要放長眼光,建立自有品牌,慢慢推廣,才能成就企業的藍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