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億中國鞋業市場何去何從?
根據市場調研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鞋類產量140億雙,出口量98.7億雙(金額511.2億美元),國內市場消費超過38億雙,消費總額達到3500億元。消費雖然整體仍上行,但增長乏力,出口出現少見的負增長,銷售收入增速同比繼續趨勢性回落,中國鞋業市場面臨轉型“大考”。
近期,由中國鞋業發展協會,中國鞋類質造技術研究中心發起承辦的“第三屆2016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評選暨2016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品牌評選活動”,引起業內的高度關注,好的品牌,優秀的鞋企,其先進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策略,或許能為中國鞋業市場在當前的逆境中找尋到新的方向或出路。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儼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鞋類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目前中國擁有2萬多家初具規模的制鞋企業 ,已經呈現產業集群式發展狀態,總的來說有四大集群。一是以廣州、東莞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基地,主要生產中高檔鞋;二是以溫州、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基地,主要生產中低檔鞋;三是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基地,主要生產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晉江等地為代表的鞋業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運動鞋和休閑鞋。
產業集群初顯,不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世界制造業在不斷發展轉移,尤其是對成本極其敏感的制鞋業,從未停止過區位轉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03年到2013年,中國制鞋工人工資增長了約3.5倍,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超過30%,加上其他成本上漲,利潤基本被蠶食,中國鞋業訂單正呈現下滑態勢。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對此表示擔憂,稱假如海外訂單轉移加速的情況不引起注意,很可能沿海地區的大多數工廠在5~10年都將轉移或關閉,這個從業人數高達1900多萬人的鞋業將面臨巨大沖擊。
除此之外,同質化嚴重,低價拼殺,缺乏原創設計,品牌創新滯后,營銷渠道單一化等,都在影響和阻礙中國鞋業的發展,如何破局,絕境反擊,7000億中國鞋業市場何去何從?南鞋北上、東鞋西移,勞動力升級,智能制造,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鞋業轉型大考拐點就在眼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