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對訂單仍具有強大吸引力
多因素令訂單下滑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出口訂單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國內生產成本的快速上漲。加上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壓力,部分出口鞋企已進入微利階段,生產經營困難。
四川成都的一家皮鞋出口企業正在為訂單減少擔憂。這家企業的產品經理羅艷向記者介紹說,最近五六年來,公司的西歐客戶量和訂單總量流失了一大半。“西歐市場訂單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羅艷分析道,“首先是生產成本的上漲。我們的物流成本受到企業所在地的影響,從福建、廣東等地購買的原料運送到成都成本較高,而且運輸周期很長。此外,目前鞋類供應屬于買方市場,生產商要滿足客戶不斷提升的訂單需求,就必須尋找更優質的原材料,很多時候還要從國外進口,進一步推高了我們的成本。”
同樣受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影響,廣東省清遠市一家大型代工鞋廠萬邦鞋業公司逐漸將生產線鋪設至東南亞國家。2011年,其在印度的工廠人數突破萬人大關,直逼其清遠工廠就業人員數量。因生產效益下滑,萬邦在2012年裁減了幾千名就業人員。
對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鞋類出口商也很頭疼。“上季產品報價還可以維持一定的利潤,到了這一季,同類產品報價發生了變化,因為客戶要求賣方消化匯率變化帶來的損失,更不用提支付周期中的匯率變化風險了。”羅艷抱怨道。訂單少,匯率又進一步“侵蝕”,難怪賣家的利潤會節節走低。
訂單“搶”不走
事實上,訂單并非在棄中國鞋企而去。浙江溫州一家主要經營貼牌加工的鞋企有近1/3的產品銷往歐美市場,但是該企業并沒有受到東南亞競爭對手的強烈沖擊。“去年我們有一個英國客戶把訂單投向了泰國,但是幾個月以后他又回來了。”該鞋企國際貿易部門經理廖先生向記者談起一次有趣的經歷。
這位英國客戶與廖先生所在的企業有著多年的合作關系。去年年初,因泰國一個生產商給出了更低的報價,英國客戶向泰國投去了3筆訂單,但對方提供的產品質量讓他非常不滿意,最終仍與老伙伴“重修舊好”。
廖先生說,他還知道一家臺資企業曾將工廠從大陸遷至印度,但經營一段時間后,因管理風格、勞動力素質等原因最終撤回。“東南亞這些新近崛起的鞋企主要依靠的是更為廉價的勞動力,目前還只能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如果客戶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他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廖先生分析道。
正因為如此,國內易受沖擊的大部分是生產規模小、產品定位較低端的生產商。相比之下,具有成熟品牌、生產技術過硬、服務質量好的大企業一般與歐美客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并沒有被其他市場“搶走”大量訂單。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徐長文認為,雖然中國的傳統優勢正在逐漸消退,但多年來中國企業的人才積累、對國外市場的理解遠不是這些新的競爭者們一朝一夕能趕上的,因此無需過于驚慌。
但是,徐長文強調,不能對當前的情況掉以輕心。“政府應該為企業出口提供盡可能的便利條件。”他說,“比如,我國的海關和商檢部門對于出口企業的檢查手續繁瑣,這些都對企業出口造成了阻礙,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此外,不能聽任人民幣升值傷害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中國應該認真研究控制匯率的有效措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