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亂現象和萎靡背后的解析
天貓雙十一用了一年時間,實現了191億到350億跨越,這在中國商業文明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驚人速度,但是350億銷售額里,應該被看見的是鞋類高居40%的退貨率,而這僅僅只是鞋產業在B2C上的問題。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在第18屆國際鞋業技術大會上說:“過去的25年間,全球皮革業發生了重大變化,制鞋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開始由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的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轉移。與此同時,全球制鞋業也面臨著由成本上升、勞動力資源短缺、環境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帶來的新挑戰。”
在這些挑戰面前,我們通過數據更清晰的解讀目前中國鞋業市場正面臨的三大問題:
一、行業增長快速,利潤卻逐年下降
權威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產各種鞋超過100億雙,占全球制鞋總量的近70%,是世界最大的鞋類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出口國。
國際著名市場調查機構零點調查統計:2012年我國制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856.41億元,預計2013年將達8600億元左右,總額比2012年增長10%左右,利潤下滑4%-7%左右。 2013-2015年中國國內鞋業銷售有望達到4—11%的年增長率,其中網絡銷售市場有望達到13-27.5%的年增長率。
二、出口增長,鞋企數量卻倒閉嚴重
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2012年、2013年一季度我國共出口鞋類產品分別為417.2億美元、468.1億美元、1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7.1%、12.2%、同比增長27.3%,利潤同比下滑3.6%、4.57%、6.2%。
據工商部門數據獲悉,中國鞋企每年平均以35%的速度注銷關閉,大多數競爭不下去的鞋企都面臨虧損的臨界點,被市場大量淘汰。
三、鞋企行業虧損臨界點爆發
供大于求,以數量拼質量,行業平均利潤率的下降,全國皮鞋積壓3億多雙;中國的鞋企沒有絕對的領導品牌,更無一個世界級品牌,行業品牌集中度低,不到12%;各品牌之間產品趨同化,工藝趨同化、設計趨同化、陳列趨同化;大量地域性品牌及中小品牌無法進入全國主流商場,遇到生存和成長瓶頸;網購銷售的增長,給傳統實體鞋企雪上加霜,網購占鞋類消費總額的15.1%。
那么面對重重困難,中國鞋業市場必將誕生新的變革。2013年恒信創投進軍鞋產業投資,旗下成員企業有著近千家合作商,3000多家分銷商、總量超過300個壟斷行業的品牌、近千家緊密的行業客戶,并且與國際、國內知名廠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12月9日,恒信創投正式宣布旗下定位于“全球最大鞋類O2O商城”萬鞋商城將于2014年初上線,兩年時間內萬鞋商城必將占據中國鞋類市場超過10%的份額。
未來兩年內,來自國際國內及電商平臺的三重壓力會瞬間使這些不具規模的小廠商冰消瓦解,中國制鞋企業將面臨真正的寒冬,而中國制鞋企業面臨諸多困難的同時,也迎來了更高層面的發展方式。中國的鞋業制造廠商應該抓住機遇,調整產業結構與轉變發展方式,保證工廠的可持續性發展。過去有地域性品牌的制造廠商當務之急是應該建立品牌,搭上萬鞋商城的渠道直通車,在健康的產業鏈上找到自身的位置,否則,留給中國制鞋企業的結局一定是被淘汰或出局。
群雄相爭的諸侯時代即將落幕,新時代的王者已經誕生,還在鏖戰與迷途的眾多中國鞋企,回頭想想中國電商領軍人物、阿里巴巴原董事局主席馬云說過的幾句話:很多企業輸在對于新興事物與既定事實的否定。第一是因為看不見,第二是因為看不起,第三是因為看不懂,第四是因為來不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