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服業陷泥潭 “關店潮”持續
雖然今年幾大運動服裝上市公司訂單普遍回升,安踏等的半年報也有回升跡象;但近日國內運動品牌龍頭李寧的代理總裁金珍君離職的消息再度證明運動服裝業的回暖動力仍遠遠不足。在昆明的各大商圈內,運動品牌仍在加大力度去庫存,部分運動品牌甚至已經開始收縮戰線。
關店潮蔓延至休閑服裝業
運動鞋服裝自2012年便開始集體陷入業績下滑的泥潭,甚至在去年全行業掀起了一股關店潮,在長達兩年多的業績頹靡與關店潮后,各家運動服裝上市企業業績并非一片暗淡。上半年,安踏體育營業額同比增加22.4%,凈利潤同比增長28.3%;匹克體育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增加10.1%,凈利潤同比增加34.64%;361度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增長4.6%,凈利潤同比增長28.3%。
此外,361度發布的2015年春夏訂貨會業績也顯示,該集團訂單批發金額較去年同季訂貨會增長近11%,鞋類產品銷量取得增長,服裝銷量持平,童裝的平均售價有所改善,帶動訂貨金額輕微增長。
但這三家上市公司營收的全面回升并不意味著體育用品行業已經全面回暖。體育營銷專家張慶曾公開表示“體育服飾上市企業業績回暖僅是個別企業,整個行業產能依然過剩,接下來將會出現更多企業淘汰。”
以國內運動品牌龍頭企業李寧為例,其公布的2014半年報顯示,凈利潤虧損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62億元拉大至5.86億元,這個虧損額度甚至超過去年全年的3.9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業績增長與否,各大運動品牌背后依然在進行門店收縮。李寧僅僅今年半年時間便關店244家,其中南方市場就高達108家。此外,今年上半年,安踏的門店數減少了56家,而匹克更減少了333家。
不僅如此,運動品牌的關店潮也蔓延至休閑服裝業。日前,佐丹奴公司發布的三季報稱其第三季度凈關閉74間零售店,其中,中國內地占63間。而美特斯邦威、真維斯所屬的旭日集團、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等老牌休閑服裝企業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縮鋪”。而在三季報中營收和凈利雙雙下滑的七匹狼近日開始轉戰消費零售。七匹狼在1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上海弘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弘章資本”)合作發起境內人民幣基金——上海華尚弘章消費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暫定名,以工商登記為準),投資于境內消費零售類大中型企業。
在昆明市場上,關店跡象也已十分明顯。“以前除了市里幾大商圈是運動品牌的主要聚集地外,其他許多主街道,也隨處可見運動品牌的店鋪。”曾經的安踏加盟商吳強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些店鋪極大一部分都是加盟商,但很多去年就已開始退出。現在在昆明街道很難覓尋到運動品牌的蹤跡。”
“運動品牌在昆明發展勢頭最好的是2005年-2008年,尤其是安踏在那幾年發展得很迅速。但從2008年過后銷量就已經下滑,特別是去年最難熬,很多加盟商就已退出。”吳先生介紹道。
同質化供給模式未改變
運動品牌在關店的同時,也仍在加大力度去庫存。昆明市的小西門商圈幾乎是運動品牌的勢力范圍,動感音樂、拍掌聲、賣力吆喝……幾乎成為這一商圈店家招攬顧客的主要方式。但與熱鬧氛圍相反的,是店內三三兩兩的顧客。
據記者實地走訪的情況來看,專賣店的折扣產品多數為往年的款式,折扣幅度則多在5折以上。而在部分運動品牌的工廠店,折扣已經遠遠地低于五折,諸如耐克工廠店,已經打出3折起的口號。
在南屏街有四層樓的李寧專賣店內,隨處可見“放開打,放開買”的宣傳標語,作為CBA的贊助商,李寧也推出“CBA20周年慶”的促銷活動。其中秋裝一件6折、二件5折,冬季新品部分二件8.8折;在其三四樓的過季產品甚至全場3折起促銷。
在該地段的某商場內,特步也推出全場商品2-7折,而國際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匡威的折扣也低至4折左右。
一個較為明顯的事實是,價格戰已經悄然打響。像安踏和特步,新品都已加入到促銷大戰中。特步冬季新品推出一件8.5折,二件7.5折,VIP享受折上9折的優惠;而安踏除冬季新品8.8折外,曾一度改變戰略進軍的童裝系列也推出8.8折的折扣。
“童裝在去年當季產品是不會打折的,現在童裝新品也參與到促銷中了。”安踏店內一位銷售員如是說。
此外,雖然安踏、匹克、361度的業績已有好轉,但吳強認為,在關店潮持續的大背景下,運動服裝業回暖仍尚需時日。“安踏、匹克、361度業績有好轉并非是其銷量所致,更多的來源于其關店收縮戰線從成本上下的功夫,而運動服裝業目前仍然是產能過剩的。這個從李寧就可以看出,由于李寧是國內龍頭企業,它不能僅單純的控制成本而取得盈利,因為這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在于渠道的變革及產品的創新。從李寧今年的半年報可以看出,其營業收入實際上是在增長的,但其經銷開支與行政開支卻是大幅增加。經銷開支的增加主要是其今年上半年來持續推進直營店開設所致。從李寧的報表中可以發現,較2013年12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其經銷商店鋪下滑了337家至4552家,而直營店則大增了193家至1119家。”
同時張慶也認為,行業回暖還過于樂觀。“目前行業仍處于產能和供給過剩。”并且行業的供給仍同質化嚴重,而消費者的需求趨于多樣化。“只有行業同質化的供給模式改變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未來整個行業會有更多企業被淘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