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迎來三十周年紀念 球鞋品牌如何做好?
短短五天,喬丹去了香港、深圳、上海三座城市,參加 Jordan 三十周年慶典,并為三地的“展翅飛翔”公益項目站臺。
12日晚上,喬丹與傳奇設計師Tinker Hatfield 在上海外灘的對談盡管最終只持續了半小時不到,但那些臺下坐著的人已經等待了很久。這些名字,劉翔、李娜、藤原浩、陳建州、潘瑋柏……甚至都沒有獲得介紹的機會,燈光也沒有打在他們臉上,因為喬丹馬上要來。
在創立30年后,Jordan球鞋的熱潮絲毫沒有褪去的跡象。作為耐克旗下最著名的子品牌,Jordan品牌僅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2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跟十一年前相比,喬丹所到之處依舊人滿為患。只不過,如今那些前來看一眼偶像的年輕人已經更懂時尚,他們差不多都穿著近年流行的運動休閑風。
上海外灘“飛翔總署”的里里外外擁滿了的粉絲,他們的腳下清一色穿著一雙Air Jordan球鞋,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沒有看過一場完整的喬丹比賽,但他們一定對今年Jordan復刻版的配色了若指掌。 把自己在球場內外的影響力轉化成今天高居不下的球鞋銷量和一大批Jordan品牌的忠實粉絲,依靠的是喬丹和耐克在過去30年持續的共同經營,借著NBA的全球化大潮,這也成了體育運動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商業聯姻。
喬丹本人在2014年從耐克與其他合作伙伴那里獲得的收入就有1億美元——或者還有一個更直觀的數據,在喬丹的老家北美,整個籃球鞋市場Jordan品牌的份額高達58%,如果加上耐克其他所有的籃球鞋系列,這個數字會變成有點恐怖的92%。
1984 年,當耐克以50萬美元簽下喬丹時,一定料想不到這個北卡青年能給他們帶來一年幾十億美元的收入;喬丹或許也會慶幸當初的決定,能夠讓他在職業生涯結束多少年后,即使躺在家里仍能收取高昂的版權費——因今年一起冠名侵權案浮出水面、喬丹的每一單冠名費被指出約為1000萬美元。
根據福布斯名人榜上的數據,作為一名退役球員,喬丹去年的進賬高過了所有NBA現役球員,其中勒布朗·詹姆斯去年賺了7200萬美元,排名第一,他的簽名球鞋在北美賣出了3.4億美元——但問題是,Jordan球鞋的銷量是詹姆斯的8倍。如果把喬幫主的收入放到世界運動員的榜單里,也只有位居榜首的拳擊手梅威瑟能超過他。
三十年的時間反而讓這個Jumpman的Logo不斷增值。2014年,Jordan品牌給耐克貢獻了26億美元的銷售數字,較2012年增加了6億。這可能是耐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紙合約,簽下喬丹之后,最初依靠跑步鞋起家的耐克逐漸霸占了籃球場,而球星代言也成為體育營銷的經典模式。
80至90年代,Jordan球鞋幾乎集結了當時最酷的元素:出挑的設計、先鋒的廣告導演、喬丹出色的戰績和戲劇化的職業生涯。甚至從Air Jordan 1的第一支廣告開始,Jordan系列就開啟了其顛覆性的傳統。
由于紅黑配色的Air Jordan I Bred違反了聯盟“統一著裝”的規定,這雙鞋被NBA下了“禁穿令”,并罰款1000美元。耐克創始人Phil Knight在得知此事后說:“趕緊把那該死的罰款繳了!”,隨后聯盟總裁告知耐克,如果喬丹再穿這雙鞋,罰款將漲至5000美元。
于是這雙鞋每上場一次,耐克就為喬丹付一筆罰款,賽季的后半段,他們還拍攝了一支名為“禁止”的廣告,喬丹的特寫鏡頭慢慢下移,露出被打碼的Jordan I,充滿了叛逆感。
今年,兔八哥和喬丹的故事又一次被搬了出來,三十年品牌歷史的好處就是,隨便截取一段故事就足以成為廣告素材。
這種故事性還體現在球鞋的設計上。從Air Jordan 3開始就擔任 Jordan 球鞋設計師的Tinker Hatfield在10月12日的采訪中提到,喬丹生涯的每個階段都能成為設計靈感,“這雙是他第一次退役前,最后一場比賽的球鞋;這雙是他復出后……”
這些革新的球鞋技術和設計不斷豐富著Jordan的品牌內容。第二次退役前夕的紐約最后一場常規賽,喬丹重新為謝幕演出穿上了元年版的Air Jordan I,并砍下42分。無數這樣的故事為Jordan系列不斷復刻奠定了資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