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鞋匠和皮鞋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微型皮鞋”引關注
鞋子,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環境,穿的鞋也不一樣。今天要介紹一位主人公老彭,和皮鞋打了一輩子的交道。老彭從小在皮鞋廠長大,小時候跑遍了皮鞋廠的各個角落,在這樣的熏陶下,長大后老彭自然而然的進了皮鞋廠工作,從車間工人華麗的變成一名廠里的皮鞋設計師。
1992年皮鞋廠倒閉,沒了工作的老彭,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計奔波在各行各業有七八年光景,但是心里始終放不下老本行,最后湊了些錢開個門頭修起了鞋,由于修鞋修的不錯,收入也還可以,就這樣做了三年的修鞋匠,不過在老彭的心里始終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老彭說,他是一個工程師,想要把鞋做成一種文化,他就想能不能把鞋做的很小。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機器已經代替了原來的手工,而這種純手工鞋早已經不多見了。老彭說,為了傳承這種老手藝,四年前,他萌生了制作“微型鞋”的想法。一雙正常的鞋子要變成一雙微型鞋,不光要保持的它的美觀和藝術性,還要求它的比例要和正常鞋子是一樣的。
用老彭的話說:“衣服不能差一寸,鞋子不能差一毫。”下圖這雙只有7厘米的紅色“微型鞋”就是老彭的第一個作品,當時為了制作這雙微型鞋,老彭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第一雙“微型鞋”制作成功了,老彭又開始琢磨,怎么才能把這種傳統的老手藝和民族文化結合在一起,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呢?在2014年,老彭創造了“十二生肖”系列微型鞋。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門老手藝,2015年,老彭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創建了他的“微型鞋”博物館。在這間博物館里,最小的微型鞋只有0.8毫米,這也是老彭最引以為豪的,每當有年輕人進來時,老彭都會拿出來,細心給大家講解。
有句俗話,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在以前,這些修鞋的、修拉鏈的、那真的就是一種老手藝。如今老彭為了傳承這種老手藝,用制作“微型鞋”的方式,來引起大家的注意,讓更多人的來關心這種老手藝、老傳統確實不容易。
相關鏈接:
全球鞋業零售會議被公認為亞洲鞋業其中一個擁有領導地位的會議,歷屆吸引了來自鞋業各個范疇的資深專家和學術人士。會議的演講和討論環節包括影響鞋履生產和零售的政治、商業和全球貿易因素,以及創新零售技術和鞋履趨勢。
在第三屆會議中,涵蓋了豐富的內容,其中包括:
世界政局改變世界:政治如何影響鞋業零售?
鞋業零售迎來革命性技術,包括虛擬現實、現場串流技術、立體打印,這些技術會令顧客安在家中購物,還是吸引他們到實體店?
顧客喜愛的鞋子:鞋業專家嚴選關鍵趨勢,由運動休閑到時尚休閑。
此外,在參加全球鞋業零售會議的同時,觀眾亦可藉此機會參觀兩個全球皮革和時尚業的大型展覽會 -- 亞太區皮革展及時尚匯集。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