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鞋都東莞四類舉措促產業調整升級
昨日,劉志庚接受中央電視臺的采訪,暢談我市雙轉型。 本報記者 鄭志波 攝
東莞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備受外界關注。昨日(2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就這一話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劉志庚從東莞當前所面臨的形勢、壓力以及發展思路三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此前兩日,央視記者還深入我市職能部門、企業、鎮街了解有關情況。
中央電視臺計劃就“推動‘雙轉移’、實現經濟社會雙轉型”這一主題,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推出3集系列報道,報道涉及東莞、佛山、惠州、云浮等城市,有關東莞的報道將安排在第一集播出。
【當前形勢】
優勢弱化困境漸顯
“東莞進行產業轉移的動力是什么?”央視記者首先拋出疑問。
劉志庚說:“改革開放30年來,東莞的生產總值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但在資源環境、管理成本、社會和諧等方面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一些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一個是‘雙優勢效應’逐步弱化,另一個是‘雙邊緣化困境’逐步顯現。”
劉志庚表示,這反映出我市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低端、核心技術缺乏、核心產業薄弱的現狀。產業結構不合理,由此帶來資源、環境、人口和社會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東莞諸多發展難題的根源。
“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通過‘騰籠換鳥’,把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轉移出去,騰出發展空間,吸引和承接高端產業和人才。”劉志庚語氣堅定地說。
【面臨壓力】
三方阻力有待破解
“當前推進產業轉移碰到不少壓力和阻力。”劉志庚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一些干部群眾認為,產業轉移將導致企業搬遷,集體經濟滑坡,群眾收入下降;擔心產業替代困難影響東莞的產業配套優勢,導致產業空心化等。
二是利益格局。按現行財稅體制,村(組)未參與稅收分成,沒有直接受益。這些年來,村(組)依賴發展外資主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獲得土地轉讓收入、物業租賃收入、外匯留成收入、管理服務收費,支撐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維持農村基層正常運轉。目前全市近七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于村一級。推進產業轉移,可能導致村一級收入在一定時間內有所減少,但社會公共支出和福利分紅難以減少,因而村一級對產業轉移缺乏積極性。
三是市場主體。推進產業轉移的主體在企業。我市不少企業,長期習慣于傳統貼牌代工生產,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基礎薄弱,轉型升級能力不強。
【解決思路】
四類舉措聯動出擊
“做好產業轉移,東莞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劉志庚說,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努力消除干部群眾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上的模糊認識,促使全市干部群眾達成以下共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東莞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核心的任務;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率先開辟轉型發展之路,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是中央和省對東莞的殷切希望。
其次,抓緊做好試點。全市選擇了5個鎮、32個村(社區)、3個行業和24家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試點,有針對性地破解難題形成示范,為明年全市全面鋪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經驗,增強干部群眾對產業轉型可行、產業轉型必成的信心和決心。
再次,做好規劃,分步實施。研究制定推動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企業轉移的政策;研究建立產業轉移補償和激勵機制,通過調整稅收利益分成,調動鎮村推進產業轉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后,進一步辦好產業轉移園。目前我市在市外已建8個鎮級產業轉移園區,投資近40億元。下一步計劃與惠州合作再建設一個約10平方公里的市級產業轉移園。協調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科學定位產業布局,結合我市家具、毛織、服裝、鞋業、玩具、電子等特色產業,力爭把園區打造成特色鮮明的產業轉移基地。首選開發進度快、效益突出的轉移園,申請成為省示范園區。
東莞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備受外界關注。昨日(2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就這一話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劉志庚從東莞當前所面臨的形勢、壓力以及發展思路三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此前兩日,央視記者還深入我市職能部門、企業、鎮街了解有關情況。
中央電視臺計劃就“推動‘雙轉移’、實現經濟社會雙轉型”這一主題,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推出3集系列報道,報道涉及東莞、佛山、惠州、云浮等城市,有關東莞的報道將安排在第一集播出。
【當前形勢】
優勢弱化困境漸顯
“東莞進行產業轉移的動力是什么?”央視記者首先拋出疑問。
劉志庚說:“改革開放30年來,東莞的生產總值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但在資源環境、管理成本、社會和諧等方面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一些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一個是‘雙優勢效應’逐步弱化,另一個是‘雙邊緣化困境’逐步顯現。”
劉志庚表示,這反映出我市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低端、核心技術缺乏、核心產業薄弱的現狀。產業結構不合理,由此帶來資源、環境、人口和社會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東莞諸多發展難題的根源。
“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通過‘騰籠換鳥’,把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轉移出去,騰出發展空間,吸引和承接高端產業和人才。”劉志庚語氣堅定地說。
【面臨壓力】
三方阻力有待破解
“當前推進產業轉移碰到不少壓力和阻力。”劉志庚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一些干部群眾認為,產業轉移將導致企業搬遷,集體經濟滑坡,群眾收入下降;擔心產業替代困難影響東莞的產業配套優勢,導致產業空心化等。
二是利益格局。按現行財稅體制,村(組)未參與稅收分成,沒有直接受益。這些年來,村(組)依賴發展外資主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獲得土地轉讓收入、物業租賃收入、外匯留成收入、管理服務收費,支撐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維持農村基層正常運轉。目前全市近七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于村一級。推進產業轉移,可能導致村一級收入在一定時間內有所減少,但社會公共支出和福利分紅難以減少,因而村一級對產業轉移缺乏積極性。
三是市場主體。推進產業轉移的主體在企業。我市不少企業,長期習慣于傳統貼牌代工生產,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基礎薄弱,轉型升級能力不強。
【解決思路】
四類舉措聯動出擊
“做好產業轉移,東莞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劉志庚說,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努力消除干部群眾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上的模糊認識,促使全市干部群眾達成以下共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東莞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核心的任務;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率先開辟轉型發展之路,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是中央和省對東莞的殷切希望。
其次,抓緊做好試點。全市選擇了5個鎮、32個村(社區)、3個行業和24家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試點,有針對性地破解難題形成示范,為明年全市全面鋪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經驗,增強干部群眾對產業轉型可行、產業轉型必成的信心和決心。
再次,做好規劃,分步實施。研究制定推動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企業轉移的政策;研究建立產業轉移補償和激勵機制,通過調整稅收利益分成,調動鎮村推進產業轉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后,進一步辦好產業轉移園。目前我市在市外已建8個鎮級產業轉移園區,投資近40億元。下一步計劃與惠州合作再建設一個約10平方公里的市級產業轉移園。協調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科學定位產業布局,結合我市家具、毛織、服裝、鞋業、玩具、電子等特色產業,力爭把園區打造成特色鮮明的產業轉移基地。首選開發進度快、效益突出的轉移園,申請成為省示范園區。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