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民營企業資金困局的營銷思考(續)
面對不斷加劇的“錢荒”,僅僅期盼銀行能“暗松銀根”顯然是有些一廂情愿,中小民營企業必須將更多的精力和出路放在“自我救贖”上。現實中,大部分企業也在積極謀劃,尋求轉型,要么開源節流,降低成本;要么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等等。
筆者認為,不論是開源節流還是增利降本,是應該內化在企業日常運行中的一系列持久性工程,在眼前整體資金鏈緊繃的特殊時期,顯然還是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其實,我們理智分析一下就不難得出,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企業的健康運行與持續發展面臨“失血”的危險,自我“造血”顯然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但是,眼前這樣的形勢,廣大中小民營企業先天不良的體質、日漸惡化的生態環境都使得其“造血系統”紊亂甚至壞死。怎么辦?一個看似直接,實則較為根本的方式是“手術治療”,盡可能給有希望和潛質的中小民營企業“輸血”,并通過相關系統的推進,以“輸血”帶動其自身“造血系統”的調整修復與功能實現。
當然,“輸血”也分情況,僅僅找個合適的“血型”只是治標,找到配對的“造血干細胞”才是治本之道。目前,企業的資金保障主要來自于銀行信貸、民間融資、VC風投或PE私募、IPO上市融資。由于自身的發展勢弱,加之對資本運營等專業知識的缺失,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將融資的希望主要寄托在銀行和民間資本,在銀行門檻逐漸抬高后,其不得已轉向了民間借貸,然而,筆者認為,民間資本市場的存在本就是一把雙刃劍,政府和行業部門引導、規范的好,可以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但是在沒有系統的健康規范之前,民間資本很容易變成吞噬企業利潤的“吸血蟲”、“寄生蟲”。在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大面積虧損、破產的地區,這個問題顯現的很突出,企業的利潤本就微薄,又如何能支付動輒100%以上的民間借貸的利息!輕易接受民間借貸,無異于“飲鳩止渴”。筆者7月份應邀出席由臺州市政府主辦的“中國營銷首腦論壇”期間,對臺州的區域經濟做了簡單地考察和調研,在邱繼寶提出破產申請還沒大量見諸報端之前,飛躍資金鏈斷裂的根源探討已經開始浮出水面,巨額借貸下的債權人逼債,是一個很直接的問題。
筆者堅信,方法永遠比問題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壓力并不是無法緩解,關鍵是如何“輸血”,某種角度來講,這就需要政府的“有所為”了。銀根緊縮背景下,應該完善金融制度,給中小企業以更多合理的資金渠道;應該強化金融產品創新,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多渠道解決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融資難題;應該推薦優質企業積極運用貨幣市場新工具,發展產權交易中心等,實現社會融資多元化。同時,盡管資本市場的水很深,為防止很多中小民企因受困而不得已“賤賣”自己,還是謹慎為好,但企業應該打開自己的心胸,適當積極引入VC或PE。一旦通過資本的形勢輸入,企業獲得的就不只是資金來源,還會獲得隨資本而來的優秀的經營管理團隊和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與極具競爭力的市場實操范式,能高效帶動企業“造血系統”的升級,走出困境,走向規范、健康的運營軌道。
四、關系或危機營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簡單地講,就是審時度勢,根據自身處境和在區域經濟中的角色、地位,爭取有關方面逐步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尤其是具備產業升級潛力的企業的融資扶持力度,逐步提高信貸分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區別對待,對相關中小企業網開一面。當然,這句話的意思顯然不能等同于“一路綠燈”。所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筆者看來,更多地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求索,民營企業團結起來,以自身的力量和群體的聲音,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快速、高效并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實施好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的優化建設工程,特別是上游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改革、創新與建設、完善等戰略性服務。
可喜的是,政府高層對這一問題已經給予了高度關注。先是溫家寶總理赴江蘇、上海視察;再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赴廣東考察、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赴杭州和溫州調研、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赴山東調研。相關各部委如商務部、銀監會、國稅總局等負責人也紛紛出動,多次造訪浙江、廣東等地。一路考察下來,政府已經在宏觀層面定了性,要從信貸、財稅、產業政策等方面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的中小企業。
總而言之,面對“錢荒”、面對困局,我們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主要學習奧運精神、學習抗震救災精神,不能消極地躲避、“出逃”,搞人間蒸發,要對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永遠有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在資金鏈寒流面前不逃避,要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同時更要堅信“思路決定出路”,我們的企業主要培育創造性思維,在真正難以尋求突破的時候,要懂得借鑒他人做法和善于借勢“外腦”的力量,將自己擁有或可以爭取到的資源通過最佳的排列組合,產生聚變能量并且全部“變現”,而“營銷思維”的角色就是推動廣大中小民營企業從資源盤整,到有機組合,再到聚合變現這一層層提升、蛻變進程的有力杠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