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開演,運動鞋企品牌營銷竟爭進入白熱化
耐克的奧運營銷策略都集中在贊助世界頂級運動員身上。男子110米欄衛冕冠軍劉翔將穿著耐克的金鉤商標而奔跑。耐克公司發言人曾表示“在北京,像劉翔這樣的運動員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機會,營造勢頭,并加強我們的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
阿迪達斯
2008年,阿迪達斯的專柜成了奧運會嗜好者的樂園。標有“中國”、“北京2008”以及中國印的阿迪達斯運動服放在顯著位置,并運用了祥云、龍和明亮的傳統顏色。一位阿迪達斯導購員說,這些衣服量不多,但挺好銷。阿迪達斯設計的中國運動員領獎服也綴上了富有奧運和中國風格的祥云圖案。
為了展現阿迪達斯對中國文化的熱情,在今年1月份奧運會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服裝的新聞發布會上,阿迪達斯還別出心裁地把T型臺換成了傳統的京劇舞臺。
阿迪達斯花了約67500萬人民幣,成為了北京奧運的正式官方贊助商(an official sponsor),同時也把阿迪達斯的商標延印到了10萬名奧運會的志愿者、技術官員等工作人員的衣服上。阿迪達斯也贊助了好幾個國家奧林匹克協會,包括中國和英國,以及個別明星運動員身上,但大部份的宣傳預算,被用于北京奧運的官方贊助。
李寧
李寧2008年奧運戰略中的三大英雄計劃為“英雄團隊”、“英雄手勢”、“英雄榮歸”,這顯然是建立在中國式英雄主義基礎上的情感式互動營銷傳播,通過“奧運英雄體驗”的傳達實現品牌與目標人群間的情感交流。
據李寧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李寧公司將攜贊助的中國乒乓球、體操、跳水和射擊4支奪金夢之隊,西班牙、阿根廷2支世界籃球冠軍隊,以及蘇丹田徑隊、瑞典奧運代表團、西班牙奧運代表團、埃塞俄比亞的特羅薩等運動資源組成的“英雄團隊”,一起征戰北京奧運會;“李寧”發布的獨特的“英雄手勢”,以大寫英文字母“L”代表Li-Ning的首字母,其深層的核心信息為一組以英文字母“L”開頭的單詞:Luck,Love;李寧公司將聯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明年開展“奧運英雄榮歸計劃”,只要射擊、乒乓球、跳水及體操四支中國國家隊的運動員在2008年奧運會獲得金牌,上述機構即將在運動員所在家鄉捐建一所以運動員名字命名的體育希望小學。
匹克
匹克老總許志華將帶著海內外的代理商到現場觀看比賽。此外,匹克還贊助了“微笑北京”2008志愿者文明行動,屆時奧運賽場外的4萬名志愿者將身穿匹克的服裝迎接八方來客,
去年8月10日匹克集團正式宣布贊助伊拉克后,主要看中的是開幕式入場式及匹克在海外的銷售計劃,比如匹克產品早就已經進入伊拉克市場,因此,奧運計劃除了贊助伊拉克、塞浦路斯代表團外,最重要的砝碼就是贊助4萬名奧運志愿者。
鴻星爾克
為更好的傳播鴻星爾克“TO BE No.1”的品牌主張,鴻星爾克重磅出擊,與中央電視臺合作,聯手打造奧運倒計時系列短片與2008歐洲杯“邁向第一”集錦短片,用奧運冠軍講述“TO BE No.1”的故事背書鴻星爾克品牌,詮釋“TO BE No.1”的精神內涵。
作為首位進軍西甲賽場的中國運動品牌,鴻星爾克與9家西甲球隊簽訂場內廣告贊助協議,在這項世界頂級職業賽事上展現中國運動品牌的非凡實力!
安踏
安踏陸續推出奧運備戰系列、奧運奪金系列、奧運未來系列多支奧運廣告,從而組成完整的安踏奧運系列廣告。這一波巨大的廣告攻勢創造了中國廣告史上的諸多第一:投入最大、拍攝時間最長、拍攝地點最多、使用的運動資源最多、投放的時間最長。
安踏品牌總監徐陽表示,安踏的奧運戰略是一個具有系統性和規劃性的工程,并非只針對15天的奧運賽期,安踏決不打奧運的擦邊球。整個系列的廣告計劃中,其重心將放在賽后對奪冠運動員的包裝上,讓運動員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成為安踏的品牌故事。據透露,整個奧運期間,安踏的廣告投入將高達上億元。在奧運期間的宣傳投入包括運動員代言費、奧運廣告、活動推廣等,資金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在2007年制定2008年營銷策略時,安踏就考慮到規避風險,所以與簽約運動員的合作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廣告禁播后簽約運動員仍將出現在奧運會期間安踏主辦的地面活動和安踏與央視奧運頻道合作的電視欄目中。
361°
361°總裁丁伍號表示,361°將以一個民族企業特有的敏銳觸覺,將億萬公眾專注專業運動的追求與奧林匹克自我挑戰、自我鍛煉的體育精神完美結合,提煉出了“飛”的概念。圍繞這一概念,361°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對其奧運戰略進行了統一、有效的整合傳播,將國家羽毛球隊這一世界頂級冠軍團隊變成民族品牌361°的專業運動裝備賽場,向世人展現了民族運動品牌的巨大潛力。同時,除了對專業體育運動的關注外,361°還持續贊助了361°CUBS中國大學生籃球超級聯賽、CCTV5-361°娛樂籃球全國大賽等等,在滿足全民體育運動夢想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