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轉型升級需抓自主品牌機遇
中國是世界第一制品牌的卻沒有幾家。
隨著以消費資源為代價的工業化制造時代的發展,自然資源優勢正慢慢減少,而以“90后”為主力軍的二代務工者在待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個性化追求,也正讓中國的人口紅利成為歷史。寒意未消的金融危機已讓很多的鞋企倒閉,二代務工者要求提高待遇、分享利潤等覺悟意識的蔓延,更是讓剛剛渡過了金融危機寒冬的鞋企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都把這次中國鞋企遇到的困惑釋為中國鞋企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認為這是鞋企的一次做大做強自主品牌的機遇。對此我深表認同,總結分析發現,金融危機中倒閉的鞋企均系缺乏工業設計能力和自主品牌創新能力,而正處在人口紅利中苦苦掙扎的鞋企,其產品也找不出半點的工業設計痕跡,企業均“無品牌、無核心技術、無創新能力”。加強創新能力、創造自主品牌,應該是中國鞋企走出寒冬迎接暖春的惟一路徑。
但這一轉型之路將是漫長的。在很多企業還在為如何解決遇到的人口紅利問題大傷腦筋時,哥本哈根大會又將“綠色”、“低碳”等環保要素擺到了制造企業的面前,鞋企自然成為引領環保產業的排頭行業,不只是因為其產品量大、行業涉及面廣,更重要的原因,其產品本身的特點使其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與人的健康也息息相關。而這些環保要素的提出,也是中國鞋企轉型升級前的一次考驗,只有讓制造的整個生產鏈都實現“低碳”,產品才是實現了真正的“綠色”、“環保”,企業如果真正實現了產品的“綠色”制造,那么綠色品牌的創建才能成為現實,企業才能保持基業長青。
在亨達26年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堅持奉行的“自主創新”的理念,這是讓亨達品牌不斷壯大、、充滿生機、更讓亨達一步步在轉型升級中前進的基因之一。而“自主創新”的背后,實則是亨達始終將工業設計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發展戰略。而以工業設計作為品牌創建與突圍的殺手锏,如今,不但得到了各企業的認可,國家層面上對此認識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就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把工業設計從企業行為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各省市也對此較為重視,并以實際行動予以落實。前不久,山東省組織了工業設計中心認定,旨在通過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企業,促進全省經濟發展。 {page_break}
在本次評選中,亨達與海爾、海信兩家國字號企業,并肩成為青島市首批榮膺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的3家企業,這是亨達繼皮鞋行業唯一“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后又一重要研發平臺。
此次評選,是對亨達堅持自主創新能力的肯定,是對亨達始終將工業設計作為企業核心戰略的支持,更是對亨達走出的一條為消費者創造從“優質產品—優質品牌—優質生活”的綠色發展之路的激勵。正是沿著這條道路,亨達不斷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尋求產品的突破,也讓亨達走過了26年的春秋。
80年代,消費者關注的是物美價廉產品,亨達的價值主張是創造優質產品;90年代,消費者關注的是知名品牌產品,亨達的價值主張是創造優質品牌;進入21世紀10年代,亨達提出了全新價值主張——為消費者創造“優質生活”,滿足消費者追求健康、環保、快捷、個性化的全新生活方式體驗。在這條道路的發展中,工業設計一直被視為亨達的制勝法寶,支撐著企業的健康發展。
在提出為消費者創造“優質生活”的全新價值主張中,亨達將以“優質工業設計”作為保障來完成這一重任,開創制鞋企業新紀元,引領消費新主張,從一雙鞋里倡導消費者優質生活。
為此,亨達將堅持開放式的研發模式,整合國際一流的設計資源,加強行業資源和信息共享,帶動行業工業設計水平提升,促進行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同時加強綠色設計,采用低碳制鞋材料、低碳生產工藝,加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動皮革行業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并將積極培養和引進一批復合型高端工業設計人才,加強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健全產學研合作機制,提升工業設計能力。
倡導優質生活背后需要企業投入的是巨大的設計、研發、人才、資金等資源,但這種付出是為了消費者的價值,消費者的利益,我認為義不容辭,亨達人應該為此感到驕傲并持續努力下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