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人談世博(二十)
郎朗,第一位與柏林、維也納、美國五大洲所有一流樂團長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的中國鋼琴家。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年輕的鋼琴大師”、一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
上海,有人稱之為“東方的巴黎”,我則愿意稱之為中國魅力的窗口、世界時尚的舞臺,她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而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則再一次讓上海站在了世界舞臺的最前沿,引領全世界時尚的潮流,接受全世界目光的洗禮,無疑,2010,上海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具魅力的城市,因為,全世界的魅力都將匯聚于此。
上海的魅力來自于各個方面,有傳統的,有現代的,有經濟的,有人文的,有物質的,有非物質的,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而音樂則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既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又包含了我主觀的一種深切的體驗。
九月底,也就是共和國六十華誕前夕,我應上海交響樂團之邀,來上海參加上交創建130周年音樂會。交響樂已經陪伴上海走過了130年,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呀。當音樂會結束時,上海市委書記、市長親自上臺切開了凝聚著130年崢嶸歲月和音樂里程的大蛋糕,全場觀眾熱烈歡呼,那種激動人心的情景會長久銘記我心,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不僅是一個金融的城市,也是一座音樂的城市。
我與上海在音樂上的結緣已久。1997年,我在赴美留學前夕,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個人獨奏會,那年我15歲。雖然那時我已經與剛剛成立的國家交響樂團舉行過一場鋼琴協奏曲音樂會,而且當時的江澤民總書記也親臨觀看,但上海我畢竟是第一次前來,這里名流之多、堂奧之深,還是讓我心里有些忐忑,但票房說明了一切,不僅門票全部售完,而且還賣起了加座票。上海,終于用熱烈的掌聲擁抱了我。帶著在上海收獲的喜悅,我踏上了留學的征程。我知道,這一去,我已經別無選擇,也沒有退路,我只能與音樂相伴,而且必須成功。
在我成名之后,上海又一次次張開熱情的臂膀迎接我的歸來,從與費城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等世界名團的巡演,到為上海六國峰會、上海特奧會開幕式奏響琴聲,我幾乎每年都要到上海來“報到”一下,這里面有一種重逢的喜悅,也有一種相知的愉悅。
2006年,上海市要拍一部上海的城市宣傳片,邀請我彈奏一曲鋼琴作為宣傳片的線索來貫串,我很高興地答應了,最后片子取名為《上海協奏曲》,很有創意,上海再一次用音樂詮釋自己。
2007年,鳳凰衛視拍攝一部記錄我藝術生活的電影《郎朗的歌----獻給2008》,我再一次與上海有了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那一次,拍攝組在黃埔江上搭起了一個舞臺,把鋼琴置放上去,江水的波瀾壯大了我的琴聲,我的琴聲也應和著黃浦江的節奏,拍打著上海的堤岸。
當然,最令我榮幸的,還是我被遴選為“2010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這一次,讓我深深感到與上海“合二為一”了。我有幸先睹為快,參觀了世博園的一些場館,簡直令人嘆為觀止,我覺得世博園就象一首交響曲,而一個個不同的國家館,就象一首首不同的樂章,有的雄渾,有的輕靈,有的激昂,有的秀美,真的如同那句名言說的:“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當世博局胡勁軍副局長把世博會的“海寶”紀念章贈送給我,我如獲至寶,我戴著它,走上了10月1日晚天安門國慶六十年焰火晚會的舞臺,彈奏了《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隨后,我又戴著它,走進了中央電視臺的直播室接受采訪,還向主持人,也是向全中國、全世界展示了這一標志,并以世博會形象大使的身份發出邀請:2010,上海是你的首選之城。
作為一名鋼琴家,能夠成為世博會大使,我覺得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榮譽,而是音樂的榮譽。一座以音樂為標榜的城市,肯定也是一座文明的城市。我衷心的祝愿,上海能夠插上音樂的翅膀,騰飛的更高、更遠、更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