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63件民族文物“交融”絲綢之路
12月26日,“蘭州登場。
云南民族博物館經過精挑細選,推出的263件(組)極富民族韻味的傳統服飾、宗教用品、生產生活工具以及民族樂器等文物26日亮相“絲綢之路”名城蘭州。
這場以“彩云之南——云南民族民俗展”為名的展覽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后,就以獨具觀賞性與文化性的視覺魅力,讓以多民族聚居的甘肅民眾“感到驚艷”。
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王裕昌說,此次展覽展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大大促進了隴滇兩地的文化交流。這是一次增進地域間的了解、加強民族文化交流的展覽。
展覽的民族服飾涵蓋傈僳族、哈尼族、瑤族、德昂族、阿昌族、怒族、布依族等二十幾個民族服飾。紋飾鮮艷奪目,或挑花或刺繡,有些鑲銀飾、有些嵌珠貝,有些配百家鎖、有些搭銀腰刀,可謂旖旎多姿,萬千風情。
除獨具民族風情的服飾外,宗教用品也有看頭。壯族“龍牙歪”面具、藏族白頭金剛面具以及諸多宗教法器、祭祀圖畫、經文典籍等,都折射出云南各民族千姿百態的審美。
云南民族博物館科教部主任黑少榮介紹,別具一格的傣族鱔魚夾、獨龍族的弩、瑤族的采摘刀等生產工具和陶酥油茶壺、檳榔盒、包銀碗、竹根煙斗等生活用品都堪稱精品。
被譽為“樂器王國”的云南“放彩”絲綢之路,自然少不了樂器展示。此次展示的普米族口弦、壯族百楔鼓、藏族撬撬號等29件民族樂器,巧奪天工、形制豐富。
“看到這些,我能想象得到閃耀著銀光的玉龍雪山、秀色的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以及多樣的民族是什么樣子的。我想我會在某個假期進行一次神奇之旅。”看過展覽的楊蕾女士心情溢于言表。
除單純實物展覽外,云南民族博物館還將動態演示帶到展館內。民族樂器吹奏、現場打制銀器、制作紡織品、書寫東巴文……鮮活生動、民族味濃郁。該館館長起國慶告訴中新社記者,展示的這些文物,有些當地人還在使用,有些則逐漸消失。不過,當地政府、專業機構以及民間力量正在不遺余力地對其傳承和保護。
起國慶表示,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此次展出的文物最能表現云南各少數民族的特點。此次在甘肅這片富饒的絲綢之路展出,希望兩種文化“碰撞出”絢爛的“花火”。
展期兩月之久的此次展覽,已“走過”廣西、山西等地,甘肅展覽結束后,將赴中國古都西安展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