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要揚長避短,打造特色
特色名族服飾展
自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會展業有了極快的發展,很快就構成了初具規模的會展經濟,而現在,更是在向著發展為國際化會展中心的道路邁進。據調查統計表明,國內現有各類展覽館三百多個,已經超過德國而名列世界第二。
時下,打造成國內甚至是國際區域性經濟城市,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確立的新目標。其中,提出建設會展中心城市口號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已達幾十個之多。但與國內會展經濟紅紅火火表象不符的是,不少城市花費巨資建造的展館多成為擺設,展館整體利用率只有10%~30%。
目前,全球每年會展經濟的收入超過2500億美元,被譽為“會議之都”巴黎每年要承辦300多個大型國際會議,收入約7億美元。會展業包括會議、展覽、節慶等,有的地方不適合辦專業性展覽,但可以舉辦會議,搞節慶活動。
而反觀我國國內,盡管目前有三十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促進會展經濟發展的政策,但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發展會展經濟。會展作為一種經濟活動,關鍵在于有沒有市場需求。因此,各地辦展會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應該有正確的定位,比如打造名牌會展等。
現在,國內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會展經濟已初具雛形,有一批相當成熟的市場主體,而更多地方培育會展經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發展會展業,很多地方存在著政企不分、多頭管理的局面,有的地方政府還主張對會展進行干預、審批等。這種“管理”思維很容易引發誰管、誰批、誰拿錢等矛盾,因此,政府要防止“會展經濟”不經濟現象出現。政府首先要明確自身職能定位,完善發展會展經濟的環境,構建新型的會展經濟體制。在制定會展經濟促進政策上,政府要更多地遵循市場規則,對外資、民營企業等投資主體一視同仁,以吸引有競爭力的企業到本地發展。如果政府的出發點從“管理”改為“促進”,情況就可能大為改觀。同時,各地只有因地制宜,從各自文化底蘊、獨特資源等出發,才能走出會展經濟的特色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