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時裝周立足本土兼備國際視野
徐佳
上海時裝周已經舉辦了11年,和大部分的時裝周一樣,每年兩季,提前半年發布下一季流行趨勢。2014春夏上海時裝周在10月17日如期而至。如往常,觀者很難在這里的秀場中總結出新一季的流行趨勢,設計師們自娛自樂的精神遠大于“產品”的發布。但以此抹殺上海時裝周的功能,倒也偏頗。
專欄作家葉琪崢曾拿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時裝周與上海時裝周比較,得出以下結論:設計師想把名聲在國內全覆蓋,站穩腳跟,選中國國際時裝周;國外品牌進中國,新銳品牌或設計師想冒尖,選上海時裝周打前哨,有效地劃分了兩者的定位。
但這條路徑也不是一開始就設定的。上海一直致力于成為全球第六大時尚之都,早前時裝周還特別注明是巴黎之后的第五站,旨在比肩四大時裝周。于是,為了提升國際性,上海時裝周一度主打國際牌,2004年讓·保羅·高提耶的秀場,開啟了上海時裝周的巔峰,但也畫上了句點。之后,鮮有足夠分量的設計大師移步上海時裝周的舞臺,成熟的品牌更習慣單獨舉辦發布會。2011年邀請的維維安·韋斯特伍德,今年的王薇薇(Vera Wang),都是品牌意欲在中國起步的考量。
美國權威時裝媒體《女裝日報》曾對上海時裝周的熱鬧做過報道,當然它也補充說上海時裝周只是一個“Local Event”,“立足本土”未必就不是件好事。
上海設計
今年年初,上海時裝周協會聯手倫敦時裝周協會啟動了Design by Shanghai設計師海外推廣項目,意在推廣上海原創力量的發展。9月,Design by Shanghai又將11位中國設計師帶到倫敦時裝周,參與其中的設計師,包括吉承、陸小瑀、李筱茗、林若蘋、鄭小丹和張羽昊,更有設計師買手店棟梁攜其合作的五位設計師劉旻、杜旸、上官喆、何艷、蘇仁莉加盟。
這些獨立設計師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國門辦秀,但他們都是上海時裝周的常客,你可能從來沒有買過他們的衣服,但通過時裝周年復一年的報道,會有機會聽到他們的名字。
比如吉承,幾乎沒有缺席過上海時裝周最近幾年的所有發布,經歷了從獨立設計師起步的艱難,到現在積累了固定客戶群的小有成就,經營著三家實體店鋪。
“品牌未來個性化、原創化是大趨勢”,黃浦區商委主任張杰在本季時裝周發布會上直言,電子商務和城鎮化社區對人群的分流沖擊了傳統百貨業,而連卡佛、老佛爺等買手制百貨接連在中國開張,證明了人們對時尚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這正是一直扶持新銳設計師的上海時裝周的潛力所在”,他解釋原創設計這幾年取得的發展。
設計師品牌的時代似乎要來了。在倫敦的秀場,吉承就享受了特別的待遇,JI CHENG 2013秋冬發布是由資深倫敦時裝周秀導John Walford執導,后臺得到雅詩蘭黛中國資深創意總監Vincent Xu特別設計的全新T臺妝容,商業規格非常高。
此番回到上海,吉承又把自己“牡丹亭”的假山園林搭上了新天地太平湖的T臺,黛綠、青玉、胭脂色層疊刺繡,烘托出一片“人間四月芳菲盡”。她一貫在面料處理上精雕細琢,善于將繁復的傳統手工藝用與眾不同的手法重新創作。本季,設計師采用了多層約克褶的經典技藝,這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工藝方式,需要手工和機器配合將面料穿線打褶再進行高溫定型,從設計而言,各個環節都很成熟。
本土設計師李鴻雁則是上海時裝周的另一位老朋友,長期被安排在壓軸的場次。今年上海時裝周的收官大秀照例也是她的最新作品——與迪士尼合作的HELEN LEE 2014春夏“90+10”系列,今年是李鴻雁同名品牌Helen Lee創立10周年,也是迪士尼90周年慶,這場跨界需要設計師將經典米奇形象駕馭出摩登時髦的風格,李鴻雁將丹寧元素、迪士尼形象印花和街頭時尚融合在一起,倒也俏皮。
但李鴻雁的商業潛力不僅僅限于與商業品牌的合作,她的秀每年話題度最多,前排的買手來得也最多,剛剛在上海開設旗艦店的連卡佛首次簽約了3位中國本土服裝設計師品牌,Helen Lee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簽約品牌。
今年6月,連卡佛時尚總監莎拉·羅森(Sarah Rutson)親自飛抵上海,到訪李鴻雁的工作室。莎拉·羅森一眼相中了李鴻雁的衣服,不僅自己掏腰包買了幾件,在和設計師討論了作品的尺寸和結構之后,還即刻為連卡佛下了訂單。
推出去,還要引進來。最近幾屆上海時裝周多了不少海歸的身影,繼上半年的王海震后,曾在圣馬丁求學的邱昊第二季在上海做秀,從創意到設計,各個環節非常完整。而畢業于倫敦時裝學院的胡馨予則帶著其同名設計師品牌XinYu Hu首次登陸中國。{page_break}
引入資本
李鴻雁曾經算過一份參加時裝周的經濟賬,從舞美搭建,到請模特請化妝師,再到服裝制作費和公關費,一場發布秀下來10萬都算省錢。對于還需要扶持的獨立設計品牌,這筆費用無疑雪上加霜。
在上海時裝周上,秀的媒體推廣作用遠超于實際商業作用,如缺乏買手和相對應的交易平臺等,發布會為獨立設計師帶來的收益并沒有砸錢辦秀的投入大,這一直為人詬病。
有人提議,產業大佬應當主動給予扶植,因為不管是重視貿易的紐約時裝周,還是先鋒氣質更濃郁的倫敦,都有資本的介入來助推產業。特別是倫敦時裝周,每季都會資助新的設計師,Fashion East是一個專門扶植年輕設計師的機構,贊助者為英國知名快時尚品牌Topshop;而約翰·加里亞諾則掛帥了Fashion Fringe大獎,去年,中國設計師王海震在此獎項中拔得頭籌,贏得倫敦矚目,那屆大賽主席正是巴寶莉品牌首席創意總監克里斯多佛·貝利。今年上半年,王海震回到上海時裝周做秀,頭排嘉賓區中就坐著克里斯多佛·貝利,Fashion Fringe正是淵源。
也許是受到了啟發,今年上海時裝周組委會聯合復星公益基金會主辦了“復星公益·中國新銳設計師時尚大獎”,首屆獲獎設計師為武學偉、武學凱兄弟。作為獎勵,“復興公益”全程贊助了武氏兄弟在2014春夏上海時裝周的揭幕秀。而這個項目據悉將一直延續下去,每年評選一位“海外歸來的優秀時裝設計師或中國境內最具影響力的優秀時裝設計師”,贊助他們的最新時裝發布。
事實上,武學偉、武學凱是圈子里成名已久的“前輩”,幾乎拿遍了國內所有獎項,根本算不上“新銳”,可見資本初涉的謹慎。但有了資本的介入,秀場的氣派自然不同于其他獨立設計師的“寒酸”,國際時尚中心3D的秀場,50余位專業級模特,還串有各種表演,處處都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跡象,這也算是為后來者開啟了一道曙光。
武學偉、武學凱兄弟倆的這場秀名喚“合和”,系列仍然以民族傳統為靈感來源,作品中既有沿用多年、儼然兄弟倆標志性的“剪紙兒”,更多的則以中國傳統明清家具、中國繪畫等為想象依托,有跳脫的元素,但大體樸實圓潤。“這個時代需要個性,但越是個性的時代,越需要融合”,武學凱在后臺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合和”也是兄弟倆現階段的人生感悟。
除了設計師品牌,有實力的本土商業品牌也開始盯準時裝周的平臺。一般來說,海外商業品牌希望進軍中國市場,都會選擇上海時裝周作為首次亮相的平臺,試著預熱,然后謀求來年開店,比如美國的AK CLUB等。
今年,上海紡控旗下的中高端品牌Prolivon以“海平面以下”為主題進行了發布,意在借助時裝周擴散商業價值。
Prolivon曾被評為2012年度上海市重點推進的自主品牌之一,今年又獲得2013上海設計之都年度品牌的殊榮,一直試圖打造中國的高端品牌。本次發布運用濃郁的單色:薄荷綠、繽紛藍、環礁藍、珊瑚紅等搭配透視歐根紗,營造出超現實主義夢幻感。
“上海時裝周還是能聚集人氣的,對品牌營銷有很大的好處”,其公關告訴記者,Prolivon本來打算邀請Maggie Q到場助陣,價碼都談好了,無奈臨時變動,“不然對品牌定位是一個有效的宣傳點。”
此外,作為創意設計商業落地的具體實踐,上海時裝周期間也同步推出系列展售活動,為大眾提供近距離接觸、了解T臺作品的機會。面向大眾展售,其效果未知,但也算是增加了一條商業流通渠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