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大選初步結果公布 自民黨將上臺執政
因政府解體而提前舉行的荷蘭大選9日舉行,根據10日公布的初步結果,自由民主人民黨(自民黨)目前以一席的微弱優勢暫時位列全國議會二院(下院)議席數榜首,有望優先獲得組閣權。如果最終統計確認這一結果,這將意味著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荷蘭的保守黨派將首次上臺執政。
根據10日凌晨公布的大選初步結果,自民黨獲得31個議席,成為二院第一大黨;工黨獲得30席;極右黨派自由黨的席位從上一屆選舉的9席急增至24席;原最大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席位從原來的41席降至21席,淪為第四大黨;剩余席位被其它6個政黨瓜分。大選的正式結果要到海外選票統計后于15日正式公布。由于在計票過程中自民黨與工黨得到的選票相當接近,各黨派領導人取消了傳統上的選后辨論會。目前看守政府首相巴爾克嫩德已宣布辭去基民盟領導人職務。他說大選結果非常非常令人失望,但是選票顯示了一切。不過,巴爾克嫩德仍將擔任看守內閣首相,直至新一屆政府組成。
荷蘭議會由一院(上院)和二院組成。二院獨享立法權,有150個議席,按比例代表制通過直接普選產生,任期為4年。本屆議會二院于2006年11月產生,次年2月組成由基督教民主聯盟、工黨和基督教聯盟聯合政府。但因在是否答應北約請求延長駐阿富汗荷蘭部隊任期問題上意見相左,工黨于今年2月20日退出三黨執政聯盟,聯合政府倒臺,6月9日提前舉行大選。按照荷蘭相關法律,在議會二院選舉中,獲得超過半數以上席位的政黨將獲得授權單獨組閣。如果沒有一個政黨獲得超過半數議席,則由獲得席位最多的第一大黨聯合其他政黨組閣,政府首相及大臣職位按所獲席位分配。
本次荷蘭議會選舉是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國家的第一場大選,受債務危機影響明顯,選民思想更趨于保守,這讓屬于保守派的自民黨獲益匪淺。債務危機讓荷蘭選民的注意力從原先的移民問題和阿富汗駐軍問題轉向了就業和削減赤字問題。在競選活動中,各黨派不失時機地宣傳各自的就業和緊縮政策。這其中,自民黨的緊縮措施力度最大。
自民黨憑借大力削減赤字、減稅及精簡政府機構等競選綱領,成為本次大選的主要贏家。該黨領導人馬克·呂特在選舉后對支持者說,選民們用選票顯示出他們贊同自民黨觀點,愿意共同幫助荷蘭經濟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他規劃中的荷蘭新政府將努力限制歐盟的權限,并將削減10億歐元荷蘭上交歐盟的“經費”。在競選時他還曾向選民承諾,新政府將在未來4年中削減450億歐元的公共支出,并從2015年起每年減少200億歐元公共支出;新政府還將降低所得稅,限制公務員薪金,并將退休年齡從65歲推遲至67歲。馬克·呂特說:“是推遲緊縮政策,還是積極應對以盡早渡過危機,荷蘭選民必須做出決擇。”顯然,自民黨積極治理財政的政策得了許多選民的認可。
本次大選,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極右黨派自由黨的席位翻了一番多。自由黨領導人威爾德斯以反移民、反伊斯蘭著稱。自由黨席位大增,既表明了移民問題仍是荷蘭社會的大問題,同時也顯示,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時代,歐洲國家的極右思潮正在抬頭。
新一屆聯合政府有望在7月1日組成。但輿論預測,由于席位分散,進入議會黨派多,組閣將較為困難,最終內閣組成依然存在很大變數。最有可能的是自民黨將聯合基督教民主聯盟和自由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而自民黨與工黨由于治國策略不同,聯合執政的可能性很小。輿論認為,無論最終哪些黨派進入聯合政府,本次大選結果已表明,荷蘭政治“右轉”已成定局。荷蘭有可能從“歐盟建設的最大支持者”轉變成“歐盟一體化的麻煩制造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