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宮綠化好到三伏天要加衣 排水系統讓人汗顏
南宋建筑師首創 圖由傅伯星先生提供
老百姓心目中的南宋皇城究竟是啥模樣?規劃部門廣發“英雄帖”。之后,時報刊出了歷史畫家傅伯星設想的南宋皇城圖。一時,不少研究者通過時報熱線進行了一次“華山論劍”。其中多人提出,南宋皇城的排水系統很科學,甚至能令今人汗顏。
時報已把專家的各種看法都轉達給規劃部門。規劃部門表示,會收集更多資料和更多專家意見,把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建得更有歷史根據,更合乎南宋文化。
綠化好到三伏天要加衣
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高級工程師何大建先生率先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他曾參與設計岳墳風景點的仿宋建筑。他認為,南宋皇城的庭院之中必定少有參天大樹,花草樹木也應以盆栽居多。而傅伯星先生則認為:從南宋繪畫和詩文記載可以看出,當時宮廷內花草種植面積還是有較大規模的。
浙江考古研究所的鄭嘉勵則說,《杭州的考古》一書詳細描述了2001年出土的南宋恭圣仁烈皇后的正房。在其后花園中,有池塘、假山、小徑,僅一個池塘的面積就有近90平米,可見皇城并不簡陋。
此外,庭院兩邊搭了竹架棚,“各置金盆數十架,積尋如山。”史書記載,南宋大臣洪邁曾在林苑內被皇帝召見,時值三伏天,可他卻感到涼氣襲人,皇帝特派人拿衣服給他穿上。綠化之盛可見一斑。
排水系統很科學
南宋皇城的城市排水系統足以讓今人汗顏。
雨水從房檐上流下來,順著宮墻上的排水孔,流到環繞皇城的淺水溝里。溝里的積水匯集后,一部分流到消防水池內,另一部分則匯向城里的河流,然后順江流入大海。皇城后苑的小西湖與西溪,都曾是天然的積水收納池。
杭州師范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林正秋告訴記者,臨安城常年多雨、河流交縱,而且時常受到錢塘大潮的侵襲,但人們利用自然落差和水系建成的排水系統,使南宋在此建都的一百余年間都很少有大水淹城的情況發生。
“而現在為了建房蓋樓,市內的許多河流、湖泊被填堵,下水道系統又有待進一步加強,所以一下大雨就容易積水。”林教授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