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氣味不同檢測方法的比較研究
水洗工藝不夠規范,會引起細菌繁殖,對人體健康不利。
1 羽絨簡介
羽絨服裝的填充料是經過水洗的鴨絨或鵝絨,并稱為水洗羽絨。羽絨是一種角質蛋白質纖維,由約20種α- 氨基酸組成。羽絨氨基酸構成不同于羊毛,常溫下具有較強的耐酸性,但耐堿性較弱,常溫下即使弱堿也會使其中胱氨酸的二硫鍵斷裂。羽絨吸濕性強,不容易導熱,是一種良好的保溫綠色材料。
合格的水洗羽絨必須經過嚴格的水洗處理,羽絨原料在一定溫度的潔凈水中通過用洗滌劑和消毒劑水洗,反復清洗、漂洗、脫水,然后用高溫烘干等程序處理,可以清除原料中附著的灰沙、糞便、血污、油漬,達到消毒殺菌除去異味的目的。但是如果生產企業為追求低成本而簡化水洗過程,縮短水洗時間,沒有使用清潔的水源,使用劣質的洗滌劑和消毒劑,或工藝參數控制不到位,都可能會影響消毒殺菌除去異味的效果。
企業在生產、貯存、運輸各個環節沒有做到封閉式無菌化操作,水洗羽絨和未經水洗的羽絨沒有分開存放,設備沒有按規程經過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倉庫潮濕、通風條件不好,水洗羽絨存放過程中與有強烈氣味的物品混裝等原因都會使水洗羽絨產生異味。
羽絨服裝在穿著使用中,由于洗滌不當可產生異味。水洗時如果使用堿性較強的洗滌劑,例如肥皂或普通洗衣粉,由于它們的pH值在11左右,則羽絨纖維表面的脂肪保護膜會被破壞,這樣的羽絨極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異味。羽絨服裝貯藏條件不適當也是產生異味的因素之一,如果貯藏環境比較潮濕,不通風,則干燥狀態的羽絨極容易吸進水分滋生細菌而產生異味。
2 實驗內容
2.1 比對方法
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
GB/T 10288–2003;
FZ/T 80001–2002。
2.2 樣品表述
本次實驗采用的十批次羽絨,其品質見表1。
2.3 實驗操作
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規定的異味測定方法是: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帶螺旋蓋或夾蓋的廣口瓶內,用蒸餾水浸透后,置放在40 ℃的循環空氣爐內24 h,取出后開蓋進行檢測,若有腐敗氣味,則被檢樣品不合格。
表1 十批次羽絨的含絨量
樣品號 |
含絨量/% |
樣品1 |
88.2 |
樣品2 |
88.0 |
樣品3 |
90.2 |
樣品4 |
88.0 |
樣品5 |
80.6 |
樣品6(灰) |
80.9 |
樣品7 |
81.2 |
樣品8 |
59.1 |
樣品9 |
64.9 |
樣品10(鵝) |
86.7 |
GB/T 10288–2003 氣味測定方法為定溫干式嗅辨法:將按規定方法混勻縮分的樣品松散放入無氣味密封的容器中24 h,然后各稱取10 g,分別放入2 個用蒸餾水洗凈烘干冷卻后的帶蓋廣口瓶內,蓋上瓶蓋,將瓶放入溫度為50 ℃的恒溫箱內烘1 h,冷卻后,在無異味環境中,開瓶嗅辨。
FZ/T 80001–2002 氣味測定方法規定:由5個嗅覺正常的檢驗人員在室溫條件下,對均勻抽取的放在無味容器中的50g羽絨樣品進行嗅覺判斷,如5個檢驗人員中3個評判結果相同時,即以此作為評定結果。
{page_break}
3 實驗結果
3.1 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測定方法試驗記錄
十批次羽絨使用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測定方法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官方分析法”測定數據原始記錄
樣品批次 |
實驗員 |
|||||
實驗人1 |
實驗人2 |
實驗人3 |
實驗人4 |
實驗人5 |
判定 |
|
樣品1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樣品2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樣品3 |
無 |
有 |
無 |
無 |
無 |
無 |
樣品4 |
無 |
無 |
無 |
有 |
無 |
無 |
樣品5 |
有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樣品6(灰)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樣品7 |
有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樣品8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樣品9 |
無 |
無 |
無 |
有 |
無 |
無 |
樣品10(鵝)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注: “有”表示有腐敗氣味,就認為被檢樣品不合格。
羽絨吸濕或在蒸餾水中浸透后,由細微肉渣和血漬散發出的異味較容易被人們嗅辨出來。但這種方法需要循環空氣爐這樣的專用裝置,測試程序比較復雜。
3.2 GB/T 10288–2003 氣味測定方法結果記錄
10批次羽絨使用GB/T 10288–2003氣味測定方法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GB/T 10288–2003測定數據原始記錄
樣品批次 |
實驗員 |
||||
實驗人1 |
實驗人2 |
實驗人3 |
實驗人4 |
實驗人5 |
|
樣品1 |
2 |
2 |
2 |
2 |
2 |
樣品2 |
1 |
1 |
2 |
2 |
1 |
樣品3 |
3 |
2 |
2 |
2 |
3 |
樣品4 |
3 |
2 |
2 |
2 |
2 |
樣品5 |
2 |
2 |
2 |
1 |
1 |
樣品6(灰) |
2 |
1 |
2 |
1 |
1 |
樣品7 |
3 |
3 |
3 |
2 |
2 |
樣品8 |
2 |
2 |
3 |
1 |
2 |
樣品9 |
2 |
3 |
3 |
2 |
2 |
樣品10(鵝) |
2 |
3 |
3 |
3 |
3 |
注1:我國羽絨服裝的產品標準為GB/T 14272-2002《羽絨服裝》,其中對羽絨品質指標之一氣味的考核要求是≤2,也就是說羽絨服裝允許填充物羽絨有微弱的氣味存在。
注2:表中數字表示為0(無異味)、1(極微)、2(弱)、3(明顯)。
GB/T 10288–2003 氣味測定方法規定了明確的樣品預處理方式: 在無氣味密封的容器中松散放置24 h,溫度為50 ℃的恒溫箱內烘1 h。這樣待檢羽絨樣品就處在一個完全松展狀態,有利于使可能的氣味最大限度散發出來。
3.3 FZ/T 80001–2002氣味測定方法結果記錄
10批次羽絨使用FZ/T 80001–2002氣味測定方法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FZ/T 80001–2002測定數據原始記錄
實驗人員 樣品批次 |
實驗人1 |
實驗人2 |
實驗人3 |
實驗人4 |
實驗人5 |
樣品1 |
1 |
1 |
1 |
2 |
2 |
樣品2 |
1 |
1 |
2 |
1 |
1 |
樣品3 |
2 |
2 |
1 |
2 |
3 |
樣品4 |
2 |
1 |
2 |
2 |
2 |
樣品5 |
2 |
2 |
1 |
1 |
1 |
樣品6(灰?) |
2 |
1 |
2 |
1 |
1 |
樣品7 |
3 |
2 |
3 |
2 |
2 |
樣品8 |
2 |
2 |
2 |
1 |
2 |
樣品9 |
2 |
3 |
3 |
2 |
2 |
樣品10(鵝) |
2 |
2 |
2 |
1 |
3 |
注:表中數字表示為0(無異味)、1(極微)、2(弱)、3(明顯)。
FZ/T 80001–2002 氣味測定方法中樣品預處理規定不明確,既無在密封的容器中放置時間規定,也無加熱處理要求,而且當5個檢驗人員嗅辨結果沒有出現3人一致時,如何評定結果,方法中也沒有進行說明。
4 試樣各種方法的合格數比較
10個試樣三種試驗方法合格率比對,明顯FZ/T 80001-2002氣味測定方法合格數較多。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規定的異味測定方法最為嚴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前處理方式的不同,造成羽絨試樣中的一些芽胞類的細菌還處于未復蘇狀態,還沒產生異味,但實驗上是存在的,一旦給予適合的環境,就會快速滋長,產生異味。
5 結論
1)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可以分辨出較為細微的氣味,但是需要專門儀器,且操作較為復雜;GB/T 10288–2003 氣味測定方法規定了明確的樣品預處理方式,利于氣味的準確判斷;FZ/T 80001–2002 氣味測定方法中樣品預處理規定不明確,且判定結果沒有詳細說明,如當5個檢驗人員嗅辨結果沒有出現3人一致時,未提供判定依據。
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前處理方式可造成實驗數據可比性較差。
3)建議國內比對及客戶無明確標準要求時,采用GB/T 10288–2003方法進行異味判斷;在處理出口樣品或客戶明確要求采用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則采用國際羽絨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進行異味判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