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棉價”成為最關注的話題
對于2010年的棉花價格運行,在技術圖形上,我們能看到三段波動區間截然不同的走勢。這也對應棉花價格走勢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逐漸上升;第二階段,大幅上漲;第三階段,大幅回落后趨穩。
第一階段:溫和上行
■行情回眸
2010年開年,紡織企業原料庫存量相對較大,市場成交緩慢,棉花價格高位徘徊。1月4日328級棉為14879元/噸。1~2月,棉花進口同比增幅較大。據海關總署統計,2月份我國進口棉花22.1萬噸,同比增加12.8萬噸,增幅137.6%;今年1~2月累計進口棉花53.2萬噸,同比增加36.1萬噸,增幅211%。
3月,隨著紡織品服裝出口快速增長,國內棉花現貨價格保持增長,月底較月初的價格每噸增長了1100多元。4月企業庫存增加,采購減緩,價格平穩上漲。5月,宏觀調控部門增發了80萬噸進口棉花配額,但受印度發布棉花禁運政策的影響,市場資源總體趨緊的形勢加劇,棉價再次上漲,當月漲幅也達到了1000元/噸。6月初,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臺,繼續增發80萬噸配額,并制定了拋儲預案,漲幅有所減緩。7月市場需求趨淡,加之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7月中旬出現了本年的第一次下降,但降幅不大,到8月底每噸下降了350元。
■新聞回顧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于7月中旬在石家莊召開了形勢分析座談會,為了降低棉紡織企業經營風險,會議呼吁企業做到產品零庫存。7月底,受發改委委托協會召集了企業座談會聽取了關于儲備棉投放的相關意見。
為了保證市場需求,有關部門于8月10日開始拋售60萬噸國儲棉(以新疆棉為主),棉紡企業因用棉緊張入市積極,但市場現貨高品級資源稀缺,成交均價呈現前低后高態勢。
■筆者點評
受到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國際市場需求有所恢復、國內宏觀經濟積極向好、內需市場持續旺盛等外圍利好因素的支撐,中國棉紡織行業產銷迅速回升,棉紗產量增長帶動棉花需求增長。而受天氣因素影響,上年度國內棉花產量減少、品質下降,產量不到700萬噸,中間存在不小的缺口。這種供求關系的變化成為今年棉價上漲的基本原因,也是下一階段行情的基礎。
與往年棉價上漲情況不同的是,在需求拉動下,國際棉花價格也持續上漲。在棉花價格快速上漲的帶動下,棉紗價格上漲也較為迅速,紗布價格曲線走勢跟棉花價格走勢趨同,沒有出現明顯滯后情形。棉紗價格上漲反過來推動棉價上漲。
第二階段:瘋狂上漲
■行情回眸
進入9月,各地新棉陸續上市。受供求缺口擴大、新棉上市推遲、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以及市場炒作等多種因素影響,棉花期貨、電子撮合交易、拋儲成交價格、現貨價格以及籽棉收購價格均出現大幅快速上漲,連創歷史新高。新棉市場出現爭收搶購局面,秩序較為混亂,棉花質量下降。隨著價格走高,加工企業購銷價格出現倒掛,紡織企業風險加大。9月328級最高達到22684噸,一個月漲幅超過4600元/噸,月均價19324元/噸,環比上漲6.6%,同比上漲48%。{page_break}
為了滿足紡織企業需求,有關部門決定再度增加拋儲40萬噸。受市場因素影響,當月拋儲成交價格大幅上漲。隨著資源的減少,現貨市場上資源看空氣氛濃厚,儲備棉競爭非常激烈,儲備棉價格上漲直接催漲了現貨價格和新年度棉花的收購價格——標準級籽棉最高收購價達到了每公斤14.4元以上。
10月,100萬噸拋儲全部結束,紡織企業采購國內新棉數量增加,成交價格進一步上漲。328級棉花月均價19324元/噸,較9月上漲28%,平均每日漲幅200元以上,最高已接近2.7萬元/噸。同期,電子撮合和棉花期貨價格漲幅更大,月底主要合約價格超過了2.8萬元/噸。
11月初,國內外棉花價格延續上漲勢頭。11月9日,CotlookA指數攀升至166美分/磅。11月11日,328級棉價升至31302元/噸的歷史高位。
■新聞回顧
9月18日,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受發改委委托在北京就棉花問題召開了座談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提醒企業,密切關注國內外棉花生產、紡織形勢變化,冷靜分析,理性應對,切勿跟風炒作,防范經營風險。與會企業代表表示,棉花價格的大幅上漲出人意料,棉花價格已經超出多數紡織企業的承受能力。
9月26日,為了平抑棉花價格,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協會發布追加40萬噸儲備棉投放量,同時停止未入市紡織企業的資格審核工作,并增加每日投放量至3萬噸。
9月27日,全國棉花電視電話工作會議召開,相關部門提出國家有能力保證企業的用棉需求,發布了五項措施調控棉花價格,指出目前市場存在大肆炒作行為,企業要注意防范經營風險。
10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鐵道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七部委就棉花問題發出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加強對棉花購銷工作的指導,切實維護好棉花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利益,保持棉花市場基本穩定。
■眾說棉花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目前棉價波動與市場投機炒作有較大關系,國內市場棉價脫離供求基本面的上漲不可持續。新年度棉花需求仍將繼續增長,但增速會有所減緩,國內棉花產需缺口將略大于上年度,國內棉花市場平穩運行有一定困難,但通過努力可以實現棉花供求總量的基本平衡。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徐文英:按照估算,今年全年棉花供應存在著300萬~400萬噸的缺口。正是看到棉花供求之間的矛盾,大量游資參與了棉花炒作,推動了棉花價格的瘋漲。棉花期貨市場的前十大買家均不是紡織企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棉價高漲造成部分紡織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棉價上漲過快使紡織品價格與棉價上漲不同步,棉價不穩定造成紡織企業不敢報價,不敢接大單長單,嚴重影響了紡織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當前棉花價格已經嚴重偏離供求關系基本面,存在很大泡沫。盡管棉花價格上漲對化纖行業有利,但同時也加劇了市場風險。
四川一家棉紡織企業負責人:這是自1999年國家放開棉價十多年來,棉價的最高紀錄。最近幾天棉花(每噸)每天都能上漲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近期棉價上漲的速度遠遠大于棉紗上漲的速度,這大大壓縮了我們的利潤空間。依我看來,棉花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還很大,但是棉紗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棉價的大幅上漲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南宮百隆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今年棉價翻了一番,但終端產品的價格很難上調,即使漲也遠遠低于棉價上漲的幅度。
河北德凱紡織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張運海:棉價一個勁兒地往上漲,我們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報價接單了。棉價漲到3萬多元/噸已經背離了價值規律,也使大家心里沒底,不知道棉價會漲到何時,會漲到什么價位。
第三階段:理性回落
■行情回眸
自9月中旬以來一直瘋漲的棉花價格在11月中旬突然變盤,調頭轉向直線下滑。11月11日、12日,棉花期貨價格連續出現兩個跌停,此后期貨價格連續下跌。11月12日,現貨價格也出現下跌。11月16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暴跌1070元/噸,創下自去年以來的回調新低。據國家發改委對國內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價格的監測,自11月12日起,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棉花跌幅最大。
經過一個階段急跌后,11月底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止跌趨穩,期貨和國際棉價均出現連續反彈。
■新聞回顧
11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緊急下發通知,提出六項措施維護棉花市場秩序,穩定棉花市場價格。
1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大新疆棉外運力度。整頓主要農產品收購秩序,取締無照收購、無證加工棉花的行為。加強農產品期貨和電子交易市場監管,抑制過度投機行為,取締非法交易。健全價格監管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強化執法,重點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變相漲價以及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惡性炒作行為。
■眾說棉花{page_break}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徐文英:棉花價格的下降是前期市場過度炒作之后的修正回歸。此前,高速飛漲的棉價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風險。這種上漲并不是由剛性需求拉動的,脫離了供求基本面,必然會回落。
隨著國內棉花價格連日下跌,紡紗企業反應強烈。棉價的大幅波動蘊涵著很大的市場風險,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
河北德凱紡織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張運海:棉花價格大起大落是我們最害怕的,這會擾亂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山東某知名棉紡織企業負責人:紡織企業對棉花價格不必過分敏感,還是應將精力集中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上。
■筆者點評
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增強的壓力下,前期參與棉花炒作的游資撤離,造成了此輪棉價的大幅下跌。產業鏈從上至下觀望氣氛濃厚,企業新增訂單數量較少,市場成交清淡。但目前供需實際矛盾仍然存在。在一個時期內,棉價將以高位劇烈振蕩為主,并實時對國內外棉花供需關系作出回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