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中小企業應成“基本國策”
溫州中小企業深陷凄風苦雨,東莞的小企業同樣在品嘗艱難困苦的況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發布的《珠三角小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東莞盡管沒有出現小企業“大規模停工停產”現象,但相比往年,經濟不景氣趨勢明顯。一方面,海外訂單平均下降了15%~20%;另一方面,企業成本平均上升超過10%。兩相擠壓之下,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日趨逼仄。更糟糕的是,小企業普遍面臨著現金流枯竭的煎熬。
資金如血,沒有資金,一切都是惘然。對于眾多小企業來說,當此艱難時世,現金為王,作為金主的銀行,開倉放貸便是亂世中的天使,若惜貸如金則不啻為見死不救。令人痛苦的是,以目前的經濟情勢,銀行幾乎不可能冒著風險去拯救小企業,除非有外力猛推一把。 這“外力”說來就來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9項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若干措施,總結起來不外乎四個字:放貸、減稅。拯救中國小企業,這四個字的意義,從沒有像今天這般熠熠生輝。
國務院的政策措施,對于東莞無數小企業來說,顯然具有久旱逢甘霖的味道。當然,政策落地依然迷霧重重,這需要地方有關部門的傾力配合,需要嚴密的配套措施輔助執行,否則,國家政策利好就只能是一個美麗的“畫餅”。我們希望,在此多災多難之秋,政府、銀行和東莞企業能攜手共渡難關。這樣的時刻,以前有過,以后恐怕還會有,我們曾經一起走過那些無比晦暗的日子,而現在,相關各方所要做的就是像以前一樣守望相助,守護住東莞經濟的根脈,決不能讓東莞小企業重蹈溫州的覆轍。
其實,毋庸諱言的事實是,我們似乎一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扶助和救濟中小企業的危機干預機制,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皆是如此。而與此形成尖銳對比的是,在這個日漸浮世不安的世界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正在持續惡化,連最基本的生存儼然都成了巨大的問題,更遑論發展和轉型。對于東莞這樣的以中小企業聞名于世的城市,這種狀況幾乎總是帶來足以致命的風險。
歐美市場的式微是歷史性的,如果看不清這一點,我們就無法掌握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所以,轉型成為國家意志,但目前的困局是,“轉型未成身先死”的魔咒揮之不去,如何才能祛除魔咒,助中國中小企業走出這“轉型的三峽”,我們需要的永遠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一套常態性運轉的國家性的救濟制度和體系。
諸如小額金融機構的設立、減免稅優惠政策、融資成本的下降,等等措施,難道非要等到出現了危機才一遍遍地強調嗎?相比于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我們已經做的遠遠少于我們應該和能夠做的。每一次危機都是在給我們一次契機,讓我們重新認識中小企業的作用和我們的作為是否匹配。善待中小企業應成為“基本國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