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淮濱:2012貫徹“穩中求進”總基調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2年宏觀調控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穩中求進成為主基調。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主任、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分析認為,國家宏觀調控總基調是基于國內外新的復雜形勢做出的選擇。國際社會還沒有找到從根本上擺脫危機的路子。新興經濟體情況相對較好,但通脹壓力很大。全球經濟還處在動蕩中,這對世界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出口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出口在“三駕馬車”中的作用明顯減弱。
從國內看,雖然我國較好地抑制了通貨膨脹,實現了經濟軟著陸,但通脹預期依然存在,經濟下行壓力很大。自身也存在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這些正是中央定調2012年經濟“穩中求進”的原因。
在孫淮濱看來,2012年行業經濟形勢要關注四個方面,一是“穩中求進”,經濟政策要穩,積極穩健的政策組合沒有變;經濟下行往往對實體經濟影響較大,因此經濟增長要穩;此外,社會也要穩定。而對于“求進”,要保證擴大內需出現實效,改革開放的動力要進一步釋放,結構調整要取得進展,改善民生要有明顯體現。
紡織工業也應該貫徹“穩中求進”的總基調。2011年整個行業經濟基本面較好,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兩位數左右增長,但是不穩定因素依舊存在,這種現象2012年還會延續。為此,要把握好國內外形勢,更要做好自身內部結構調整,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求穩求發展,提高競爭力是穩中求進的根本所在。
二是擴大內需。擴大內需主要解決投資和消費問題,而投資要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比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傳統產業的升級,服務業發展狀況,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在消費方面,通過結構性減稅減少企業負擔,增加職工收入,給低收入階層補貼,還需考慮快城鎮化步伐等長遠因素,擴大內需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三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紡織作為傳統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實體經濟中,既有規模又有完整產業鏈體系,還有一支素質較高的產業隊伍,這樣好的產業基礎,各級政府都會很重視紡織業的發展。搞好實體經濟要靠產業結構調整,生產出適合各層次消費需求的產品。此外,結構性減稅也將給紡織經濟帶來實惠。
四是穩定出口。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有相當的競爭力,重要的是調整出口結構,轉變出口增長方式,增加品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避開低價競爭,穩住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出口對宏觀經濟的拉動力。2012年還要充分考慮國際市場的嚴峻性,能否保持出口金額的持續增長并不樂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