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局:中國知識產權資助政策將向發明專利傾斜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3年我國發明專利有關情況。作為創新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3.3件。
2013年,全國專利授權量14.4萬件,與去年持平,而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達到82.5萬件,同比增長26.3%;且最重要、創新性最強的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占三種專利總量的34.7%,五年來首次超過三分之一。這體現了我國從關注專利數量向專利質量和結構的轉變。
不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員也表示,我國專利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東西部地域差異明顯,二是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中國的專利布局仍待加強。基于此,中國普惠制的知識產權資助政策將面臨調整,未來將削減對外觀設計、實用新型專利的資助,而向發明專利傾斜。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消息還顯示,為確保專利運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從2008年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以來,專利權質押金額累計達到638億元,年均增長112%,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北京晉級發明專利授權量“老大”
“2013年,代表較高專利質量指標、體現專利技術和市場價值的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保持高速增長,增速位居三種專利之首。”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介紹。
截至2013年底,代表較高專利質量指標、體現專利技術和市場價值的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58.7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的目標。
從專利授權的地區分布來看,專利授權依然呈集聚態勢。從分地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看(不含港澳臺),東部地區為7.7件,中部地區為1.8件,西部地區為1.6件,東北地區為2.8件,北京、上海、天津等8省市已經提前實現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設定的3.3件目標。其中,北京的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41.29件,上海為20.32件,遠高于其它地區。
從授權主體來看,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穩固。2013年,我國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9萬件,占國內總量的54.9%,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依然蟬聯榜首,發明專利授權量為2251件。
普惠性政策擬調整
不過,盡管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比重不斷提高,結構逐漸優化,但是在高新技術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仍有待加強。在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子技術領域中,2013年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占優勢的為21個領域。雖然在高新技術領域,國內相對國外發明專利擁有數量上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優勢領域的快速增長表明我國在關鍵技術上的研發創新取得了實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光學、半導體等高新技術領域,國外一直占據明顯優勢。
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司龔亞麟司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知識產權局要做好戰略布局工作,而地方政府要找到并發揮自己的優勢產業,一些優惠政策要向其傾斜,“要對普惠性的政策做一些調整,各地方政府要更側重于發明專利這一項,減少對外觀設計、實用新型專利的資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