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細品細則背后質量
目標價格補貼機制帶來可能的變化之一就是棉花質量的回歸。三年臨儲政策最有爭議的是棉花加工質量問題,且質量問題將伴隨著儲備棉出庫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下去。目標價格補貼機制提出的市場定價原則使棉花重新面對市場,將有助于加工企業加強棉花加工質量管理,提升新疆棉的質量整體水平。能否達到這一預期目標以及和新政引發的與質量相關種種可能的變化,在此篇中我們將重點探討。
問題一、政策實施能否有效提升棉花加工質量?
細則提出新棉入庫公證檢驗,明確了責任主體,從根本上解決了原來質量問題查無出處,法不責眾的狀態,也能夠使檢驗的結果更加公正客觀反映市場。
當然,這也不能說棉花質量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從供應的角度來說,質量真正上臺階,光有法規、制度、高壓還遠遠不夠,檢驗是否符合標準,出了問題是否能把問責和追責落實到位很關鍵;從需求的角度而言,質量達標并不能與真正的適銷對路劃等號,最近幾年棉花質量越來越偏離紡織企業的真正需要,特別是新疆棉過度追求高衣分率帶來的強力下降等問題愈加凸顯。
2014年度的棉花質量由市場說了算,企業從高枕無憂轉而向以加工質量為主的競爭,而隨著機采棉技術的日益成熟,困擾國內棉紡織企業的三絲問題也將得以好轉。從這點來說,市場化是質量提升,滿足紡織需求的唯一路徑。
問題二、為什么要實行專業倉儲?
按照細則要求,加工好的棉花除疆內紡織企業自用外,要全部存入經自治區資格認定的新疆棉花專業監管倉庫。棉花質檢體制改革其中一項就是要建立專業監管倉庫,如今算是向這個目標邁出了一大步。建立專業倉儲制度的好處之一是便于精確統計新疆棉花產量,提高對棉農按照籽棉交售量進行補貼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好處之二是可以防止產生新的“轉圈棉”,避免出現棉農與加工企業串通騙取補貼的可能;好處之三是為到庫檢驗提供條件,有助于維護新疆棉花質量的公信度;好處之四是有利于降低銀行棉花信貸資金風險,這在農發行第三方監管的實踐中已經得到印證;此外還有利于銀行積極支持棉花加工企業的籽棉收購,有利于規范棉花流通秩序的建立。總之,實施專業倉儲可以使棉花宏觀調控落實盡可能精準到位。
有不少企業擔心這樣做會延長棉花出入庫時間,降低流通效率。但客觀地說,任何一種改革在初始時都會有磨合期和調整期,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不是改革本身,而是對產業的推動和最終效率的提高。專業倉儲為防止棉花在加工、轉運過程中弄虛作假提供了保障,國家政策多途徑嚴控質量從理論上講為棉花質量穩定向好提供了基礎條件。
細則中有很大的篇幅在強調控制“轉圈棉”的發生。盡管此轉圈棉的含義有別于收儲時所提的“轉圈棉”,但萬變不離其宗,說穿了,防止違規操作,騙取國家政策性補貼。在某些觀點抨擊專業倉儲制度這樣或那樣,發泄不滿的時候,是否想到過,是什么樣的局面促使國家要下大力氣搞專業倉儲?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從這個角度講,專業倉儲制度的建立也是防患于未然不得不走、必須要走的路。
問題三、入庫公檢面臨怎樣的新問題?
在庫取樣解決了扦樣和棉包不符的問題,但同時為保障政策順暢實施而出臺的新規定還需要加工企業看清吃透,否則稍不留意,就會在報檢環節造成麻煩,影響棉花入庫。比如在《關于明確新疆棉花加工企業成包皮棉加工批號編碼規則及相關問題的通知》(2014年第37號)中明確了加工批號編碼規則,并且明確“一個加工批的所有棉花必須同屬一個檢驗批”。而據了解,新疆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入庫,但出現了一車棉花好幾天生產的,需要按日組成自然批,入庫效率隨即受到了很大影響,所以企業在送檢前一定要搞清規則,避免出錯。
問題四、對策PK政策,手法還有什么?
作為新生事物,專業倉儲和在庫公檢還有個培育和適應的過程,但當前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既然補貼是農民的事,與加工企業無關,一些加工企業并不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的改革中,而是怎么省事怎么來,不打算開具正規的收購發票,不愿意進專業監管倉庫。最近我就接到若干個咨詢有關新疆棉運入內地公檢的相關事宜。一方面企業要加緊銷售,一方面入專業倉儲不可避免地會延長棉花的發運周期,增加一定的成本,加工企業興趣不高,同時到庫的棉花能不能做到順暢出入庫,集中到庫檢驗中會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局面,都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考驗著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智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