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達研發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裁剪一條牛仔褲只需18秒
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耗時4年,總投入近4000萬元。完成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蛻變,該機器僅需18秒就可剪裁出一條定制化的牛仔褲。
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一間廠房里,一臺機器正在快速裁剪一條牛仔褲。短短18秒,私人定制的印花牛仔褲裁剪完畢,而人工裁剪需要30分鐘到1小時。
這臺機器正是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耗時4年,總投入近4000萬元。愛斯達這家起步于佛山傳統代加工服裝行業的公司,也借此突破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瓶頸,轉型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私人定制服裝企業,完成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蛻變。
目前,愛斯達以遠程定制為商業模式,擁有自主研發的智能裁縫機器人,做到了個性定制產品快速批量生產。與此同時,獨創的BM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也讓愛斯達成為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產以及銷售自動化對接的服裝智能生產企業。
2014年,愛斯達入選美國著名商業雜志FastCompany評選的“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企業TOP50”,愛斯達創始人樊友斌也入選“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TOP100”。2013年,愛斯達全年銷量突破180萬件,業績達到1.4億元,在傳統服裝行業頻現“關店潮”的大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
由代加工轉向“私人定制”
“公司2008年成立,不久就碰上了國際金融危機,整個服裝行業開始走下坡路。”據樊友斌回憶,創業之初就碰上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之前在服裝行業積累的經驗一點都派不上用場。
在成立愛斯達之前,樊友斌做了8年服裝制造和外貿生意。2002年,樊友斌從深圳一家國有輕工紡織單位辭職,下海經商。憑借多年出口外貿經驗,樊友斌帶領團隊很快占領了珠三角牛仔褲服裝出口市場。隨后,樊友斌又投資收購了一家工廠,團隊由單純的外貿企業變成了服裝制造外貿企業。
樊友斌告訴記者,公司成立后主營業務一直是代加工出口。但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服裝制造加工行業深受影響,公司成立第一年,出口訂單量下滑明顯。但樊友斌在統計合作客戶訂單時,發現有一家客戶訂單量仍實現了3倍增長。
“我仔細查閱了訂單詳情,原來這家公司只做大尺碼牛仔褲,私人定制的企業在當時幾乎是特例。”捕捉到個性化服裝的巨大商業潛力后,樊友斌立即調整公司方向。2009年,愛斯達全面轉型,專注私人定制牛仔褲,遠程即可完成個性化定制。2009年轉型至今,公司銷量每年保持近60%的增長速度,2013年產量高達180萬件。
目前,愛斯達正在首推一個3D個性化定制牛仔服飾平臺。“拖動鼠標,就能轉動‘褲子’,想改哪里就改哪里。”樊友斌在電腦面前,一邊演示一邊介紹,消費者和設計師通過虛擬試衣系統可進行面料、色彩、圖案、款式的DIY設計,并體驗3D定制效果,進行細節調整。
樊友斌表示,3D私人定制實現了“虛景實售”,解決了困擾服裝行業多年的“高庫存”問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更新周期。“當客戶確定了設計,這些數據就會直接傳輸到生產設備上,愛斯達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平臺所有數據都是打通的”。
裁剪一條牛仔褲只需18秒
樊友斌表示,目前愛斯達擁有自主研發的智能裁縫機器以及BM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完全可做到個性化產品快速批量生產。
2010年,樊友斌在一次論壇上碰到了中國快速制造研究院一位教授。教授問樊友斌:“你在網上買一件定制的衣服愿意等半個月嗎?如果哪一家定制的產品3天就交貨,你會不會買?”
當時,傳統服裝行業的定制款從下訂單到出貨,一般需1個月時間,快的話也要15天。縮至72個小時,并非易事。回來后,樊友斌和團隊一直思考這個問題。“過去,定制款服裝都是人工裁縫,我們設想自動化機器裁縫有沒有可能實現高效快速剪裁”。
于是,樊友斌成立了研發團隊,開始自主研發智能裁縫機器人。2012年3月,智能裁縫1.0版本上線,激光技術的應用讓服裝自動化個性化裁剪有了可能。不過,當時產品研發不夠成熟,裁剪一條牛仔褲成本增加了近20倍——機器成本100元,而人工成本只需要5元。2013年9月,智能裁縫3.0版本上線,效率大大提升,成本大大降低,機器在18秒內就能裁剪好一條牛仔褲,3分鐘可完成洗水效果,人工則需30分鐘到1個小時。
“這套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前后投入了近4000萬元,在全球都是首創。研發之初,公司內部以及行業友商都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現在的銷量數據證明我們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樊友斌表示,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大大提升了單件單裁的效率以及解決了個性定制的需求。
“未來,更多企業需要用到我們的智能裁縫技術。”在樊友斌看來,智能制造是傳統服裝行業未來轉型的必然之路,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智能裁縫項目獲得2013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第一名,2014年智能裁縫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2013年,愛斯達銷量實現180萬件,業績高達1.4億元,在傳統服裝行業頻現“關店潮”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
可全程智能追蹤每件服飾
除了智能制造72小時交貨之外,愛斯達還自主研發了一套BM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從產品下單、原材料選擇、智能裁縫加工到最后成品出庫的所有數據都打通。
樊友斌認為,只要有一套智能的生產管理系統,做好訂單數據信息化與生產自動化相融合,定制產品與批量生產就可實現。“好比汽車車間一樣,每個車間做不同板塊的加工,最后組裝。私人定制的服裝也是一樣”。
目前,BM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和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運用,使每一件服飾從原材料選擇到成品入庫全程追蹤,實現實時采集數據、監控和智能分析處理。
樊友斌認為,工業4.0的時代已經到來,信息與物理系統將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對于服裝傳統行業而言,企業需要有革新的決心和魄力。
在樊友斌規劃中,未來愛斯達不僅是一家服裝企業,更是一家服裝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預計到2018年成為一個大規模定制平臺,品牌廠商、電商平臺、獨立設計師、消費者都將成為客戶,屆時產品及制造服務收入將會弱化,最大的收入將來源于提供解決方案。
目前,愛斯達正在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包括服裝版型庫、人體數據庫以及服裝數據庫。從2008年開始,愛斯達合作并收集了12個國家107個不同品牌的版型數據。為了更好地收集數據,去年愛斯達還在廣州開設了兩家牛仔咖啡生活體驗店。“我們希望在3年時間內開1萬家體驗店來收集數據。”樊友斌認為,有了這些數據,一方面滿足消費者的定制需求,另一方面滿足服裝廠家的生產需求。“我們既可以賣自動化生產設備,也可以為廠家提供數據。當我們做到一人一碼的時候,平臺的價值就最大化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