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顛覆傳統的國際化規則這是要怎樣?
從零售商的角度來看,跨境電商不僅對國際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傳統國際戰略形成了顛覆性的沖擊,更讓中國市場變成了美國市場。但它們不但沒有撼動零售商,反倒可以成為零售商海外擴張的戰略合作伙伴。當然,零售商的運作方式開始改變,尤其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戰術不得不變。與此同時,不少海淘商品“出口轉內銷”的事實也再度凸顯出中國制造的尷尬。
“雙11”購物狂歡進入第六個年頭,支付寶處理的網絡零售規模超過了 143 億美元(約合912.17 億元),創造了世界紀錄。而在此前的2015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啟動儀式上,馬云表示:“以后,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還會辦到智利、巴黎、紐約、比利時,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一個帶點自娛自樂性質的本土節日,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
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不僅對國際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傳統國際戰略形成了顛覆性的沖擊,更讓中國市場變成了美國市場。我在2015年9月一次演講活動的茶歇與一位年輕媽媽發生了一段有趣的談話,正是對這一觀點的有力印證。
“朱先生,我是貴品牌的忠實粉絲。我家的孩子從生下來買的就是金寶貝的童裝,我送別家孩子的禮物也都是你家的童裝!”她興奮地表示。
作為金寶貝的首席貨源官和中國區董事長,諸位可以想見我當時非常受用的感覺和得意的樣子,順理成章地自賣自夸起來。只是,這位媽媽接下去的一段話卻給了我當頭一棒。
“我從來不在金寶貝的天貓旗艦店或者是實體店買,”她看出了我的詫異,“我給孩子買的衣服100% 都是海淘來的。英文官網上的服裝價格便宜多了,要是做活動就更劃算。有這樣的機會我就會買很多囤著,我的孩子今年3歲,我連她5歲的服裝都囤齊了。”我的美國同行們聽到這段話的時候幾乎就要昏厥。什么?孩子才3歲,連5歲的服裝都囤齊?這在美國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款式不夠時尚怎么辦?顏色不流行又怎么辦?可是,這些卻似乎絲毫不是這位中國海淘媽媽的顧慮。品牌、款式、價格均符合預期,這就足矣。世界雖然變平了,但是消費者的習慣卻依然是冰火兩重天。
年輕的媽媽還在繼續滔滔不絕地給我介紹海淘的程序:群主、關注、付定金、清關、付款……我的腦筋卻已然轉到了別處:怪不得我們在中國的實體店門可羅雀,怪不得這位年輕媽媽從來不去天貓旗艦店,原來國界已經消失,海淘和跨境電商已經把傳統的零售商和品牌的國際業務模式沖撞得稀巴爛。距離不是問題,時間也不是問題,同樣的東西只有一個差異:價格。直覺告訴我,來自這位年輕媽媽的消費者反饋,是美國零售巨頭和品牌不得不補上的一堂課。
嚴格意義來說,海淘并不算新鮮事物,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早在網購誕生前,海淘就已經在日本出現。然而,科技的發展、手機的普及、網絡的力量、政府鼓勵政策的不斷出臺,再加上阿里巴巴們的努力,的確形成了一個有中國特色的零售業奇景—海淘和更具規模和更規范化的跨境電商。
從零售商和品牌商的角度來看,二者就更奇妙了—傳統的所謂國際市場的業務瞬間變成了美國本土業務,難怪一向對中國漠不關心的美國同行們,尤其是負責銷售和廣告的老總們眼睛都發亮了。
國際品牌和連鎖店對淘寶和跨境電商的態度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先是不屑一顧和排斥,接下來是誣蔑和扼殺,再后來是觀望,然后是扭扭捏捏地上了船,最后則將是爭先恐后地上車,因為它們害怕過了這家村就沒有下家店了,而一開始的觀望和排斥則正是由于害怕競爭!零售商的本質是“把產品從生產廠家送到消費者手中”,從這個意義來說,阿里和所有的B2C電商都是地地道道的零售商。
海淘媽媽們成就了跨境電商,跨境電商顛覆了世界連鎖巨頭和品牌的國際化戰略。什么是國際?英文詞International 最為傳神,即國與國之間的。可是海淘媽媽們硬是活生生地把中國市場變成了美國本土市場,零售商和品牌的競爭變成了一場地地道道的無國界競爭。
傳統的美國零售商和品牌商在進軍國際市場時,通常都會先設立一個國際業務部,然后再分地區或是國家。接下來,按照美國方式依葫蘆畫瓢跑到國際市場去招兵買馬,跑馬圈地,開商店。這個辦法沿用了數百年,尤其是在近幾十年更是被視為國際零售商和品牌的成功之道。
可是,這個辦法在海淘媽媽發起的革命中不靈了,而跨境電商更是從根基上顛覆了傳統的所謂國際化和全球化經典招數,至少在中國是如此。家得寶(Home Depot)、 百思買(Best Buy)和美泰(Mattel)這些財大氣粗的巨無霸在中國遭遇滑鐵盧,多多少少都與此脫不了干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