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的橡膠發泡鞋
昨日下午,康美鎮東旭村一處山腳,記者看到了蘇建偉,40歲出頭的他個子不高,膚色黝黑,笑容可掬。他身后3棟無人廠房,可隱約看出當年事業的輝煌。
1974年,蘇建偉出生于康美東旭村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6歲時父親過世,他便輟學前往晉江,開始了打工生涯。
“剛到晉江時,我什么也不懂,就從最簡單的剪線工做起。”蘇建偉告訴記者,沒多久他便升為生產組長,半年后又升職為廠長,一當就是3年。
3年的廠長生涯讓他積累了不少鞋業人脈,也讓他迎來了第一次人生轉折機會。“我從廠里辭職后,晉江當地一大型鞋廠老板找到了我,許諾我如果當他們的廠長,年薪50萬元,配備專用私家車,一套房子。”蘇建偉說,“當廠長也是在別人手底下干活,還不如自己創業。”一心想創業的他毅然放棄了誘人的職位,選擇了更利于積攢人脈的私家車司機一職。
“晉江鞋廠多,當私家車司機接觸面更廣。”蘇建偉回憶,當了一年半司機后,他終于發現,晉江很多“頭家”會在南安招工,于是他回到康美,憑借在晉江積攢的人脈,辦起了鞋面來料加工廠。2006年10月,他又注冊商標,創建了舒登鞋業品牌。事業一度風生水起,從2007年到2010年,公司的鞋業代理商一度達到80多個,廠里的工人達300多人,年產值超5000萬元。
韌2年試驗發明環保橡膠發泡鞋
令蘇建偉意外的是,自2011年起,注塑鞋材料更新換代,他的工廠開始走下坡路,市場推廣不開,代理商越來越少,工人也越走越多,2011年-2012年,工廠一直處于虧本狀態。
“不創新不行了!”閑下來的蘇建偉決定從材料方面改善工廠運營狀態。
按照妻子蘇瑞珍的說法,蘇建偉雖然初中沒畢業,可頭腦還算靈光。多年的“鞋場”打拼,讓他對材料研究有了獨到的見解。
“塑料鞋底不耐磨、不防滑還不防寒,容易被市場淘汰,但小時候穿的白布鞋鞋底是橡膠的,雖然又重又硬,但耐磨又防滑,何不想辦法改善一下,創造獨一無二的輕便橡膠鞋底?”2013年年初,蘇建偉“靈光乍現”后,開始著手改善天然橡膠材質。
以前積累的經驗告訴蘇建偉,天然橡膠大多是生的,只有熟橡膠才能用作工業用途,而硫黃可將橡膠煮熟。但添加比例多少,只能通過不斷試驗方能琢磨出來。
“為了研究橡膠材料,我家里備有發泡劑、防老劑。”蘇建偉說,只有讓橡膠發泡成空心“海綿”才會變柔軟,質量才會變輕。
經過2年的試驗,蘇建偉的“一種橡膠發泡鞋及其制備方法”終于試驗成功,2014年4月23日還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并于2015年2月18日獲得授權公告。
守 妻子相伴幫忙縫紉鞋面
回顧發明試驗過程,蘇建偉說得云淡風輕,但蘇瑞珍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就是在這兩年,他的頭發才開始發白,就連視力也變模糊了。”蘇瑞珍告訴記者,2年間,丈夫經常因想不通配方半夜醒來,一醒煙癮也跟著上來,“我們臥室的屋頂都被煙熏黃了”。
2年的試驗,不算上時間和精力成本,單是前期材料、機器投入,蘇建偉就花去200多萬元。
“干脆把廠房賣了,我們試著做其他生意吧!”丈夫的操勞,蘇瑞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沒少勸過他放棄。
蘇瑞珍說,蘇建偉從未動搖過,她只好默默跟在一旁,幫忙做一些擅長的縫紉工作。
昨日,蘇建偉向記者現場展示了他研究的新產品,鞋底柔韌度強,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鞋面的縫紉工作則由蘇瑞珍完成。“鞋子環保不易變形、回彈效果好。”
有了妻子的支持,再加上成功獲得發明專利,蘇建偉對未來顯得頗有信心。“眼下,我得對產品進行重新規劃。”蘇建偉說,接下來他打算招納團隊,繼續開發系列產品,并對品牌進行策劃營銷,再考慮招代理商,將自己的舒登鞋業品牌推廣開來。
“接下來要走的每一步都要用到資金,可前期虧損太多,投入了很多成本,現在面臨資金欠缺難題。”蘇建偉說,后續發展還需投入500萬元的運行資金,他需找到有合作意向的投資方。
“幫爸爸把獎狀搬進去好嗎?”昨日下午5時許,奔波了一天的蘇建偉打開車后備箱,招呼女兒搭把手。
一個全國發明展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一個泰國“發明日”國際發明技術展覽會金獎,一個法國斯特拉斯堡歐盟國際發明技術金獎,還有一個國際知識產權論壇發明技術獎特別獎,9歲的女兒還不懂父親這些獎狀的分量,也不知道蘇建偉在背后付出的酸甜苦辣……
從年少喪父到輟學打工,再到廠長、司機、老板,經歷公司虧損,一路走來,起起伏伏,但“倔人”蘇建偉秉著一股韌勁兒,愣是耗費2年時間發明了一種橡膠發泡鞋及其制備方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