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需要怎樣的綠色設計
陳華文 / 文
設計是一門與商業活動緊密相關的藝術。設計不是創造,但是好的設計帶來生活的便利、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壞的設計,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甚至會使人滋生虛榮之心。美國著名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上世紀60年代就倡導綠色設計理念,這在當時具有很強的前沿性,可惜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如今,他的理念不僅風靡世界,并且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影響深遠。他在《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一書中,深入淺出地表達了他的設計立場與觀點,同時對設計與社會、設計與道德、設計與時尚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
本書中所探討的是現代設計范疇之內的問題。與現代設計相對應的,則是古典設計,這兩者在價值追求上有本質的區別。在生產力并不算發達的傳統社會,設計對普通人而言是不重要的,而上流社會和貴族對古典設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古典設計的價值追求就是高貴、雍容、復雜。比如西方古典家具、建筑就表現得尤為明顯。而現代設計的價值追求,是在工業化生產與消費社會中逐漸形成的。
上世紀20年代德國的魏瑪共和國時期,包豪斯設計學校的師生們,完全拋開了古典設計中的繁瑣與復雜,將設計瞄準大眾,突出簡約、明快、實用的風格。從此,現代設計風格及其價值成為時代主流。眾所周知的美國“蘋果”品牌,在產品設計中遵循了現代設計價值理念,極其簡約的電腦與手機外觀設計,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然而很多商人、藝術家則常常劍走偏鋒。
設計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其成員有建筑設計、產品設計、新媒體設計、廣告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設計等等。而任何設計門類,都牽涉到設計倫理的問題。本書認為:設計應該以人為本,不但為健康人群服務,還應該為殘障人士服務。設計要慎重考慮地球資源有限性的問題,如果能喚醒人與人的友愛、人與自然的和諧,那無疑是好設計。
正如本書書名所言:所有的設計,要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很不簡單。本書提出綠色設計理念的那個年代,正是歐美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現代藝術思潮大爆炸的年代。本質上講,設計是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可是要想在這兩者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卻有著太多的制約因素。企業家為了吸引顧客,在產品外觀設計、廣告設計中極力調動人們的消費欲望。這樣的設計,過于突出其商業價值,藝術性則淪為附庸。也有的設計師單純為了展示藝術才能,把設計完全理想化、藝術化,結果這樣的設計不倫不類,藝術與商業兩邊都不討好。也許正是商業與藝術設計關系的難以調和,使得維克多·帕帕奈克對設計本身提出了反思。
當前是一個設計鋪天蓋地、無處不在的時期。歐美很多經典的設計創意,被中國企業家、設計師不斷借鑒、接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深厚的文化傳統,在設計中時常被束之高閣,設計中難以看到中國元素的深度呈現。如,很多地方頻頻出現一些投資巨大但造型詭異的建筑,既不美觀而且在實用性上也有所欠缺。反而,由王澍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建筑群、寧波圖書館、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等建筑設計作品,融入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將建筑與自然巧妙地融為一體,受到國際設計界的高度認同。
本書倡導的綠色設計理念,對于中國商業界和設計界而言,都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中國設計中的資源浪費現象不容忽視。比如中國的一些酒類和食品生產商,不在商品本身的質量、環保等方面下功夫,而是在包裝設計方面做足文章,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當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生產者試圖通過包裝設計體現產品的高貴,并將奢華的包裝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另一方面,消費者往往難以直接判斷產品的好壞,因此往往把包裝的華美程度作為選擇產品時的重要參考。
設計實踐與設計教育是無法分離的。當前,我國高校中設計類專業遍地開花,大力培養設計類人才。但許多學校的設計教育常常忽略了“為誰設計”“為什么設計”的思想追問,導致一些設計教育專業項目導向不明,設計實踐中難以涌現出契合時代需求的好作品。設計教育應面對真實的現實世界,不斷發揮設計學科的魅力,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詩意和美感。
通讀本書后筆者認為,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就是要立足特定的時代、環境、地域,牢牢樹立資源節約意識,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態度。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個領域共同關心的話題,設計界更要注重積極回應自然、環保等社會關切,讓設計真正成為有用的設計,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