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馬錫吳亦兵:持續重倉中國策略,監管政策利于長期風險控制
在動蕩經濟周期中保持高度靈敏性的淡馬錫,在過去一財年中,投資額、脫售額紛紛創下歷史新高。7月13日,淡馬錫披露了最新財報數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3810億新元,比上一財年增加了750億新元。1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為 24.53%,1974年成立至今的復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為14%。
同時,淡馬錫這一財年的投資額為490億新元,脫售額為390億新元,均創歷史新高。“我們敢于在下行周期中加大投資,過去一年是我們最大的投資年。”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吳亦兵說。
對這家來自新加坡的國際投資公司來說,中國市場地位舉足輕重。財報顯示,按標的資產所在地計算,淡馬錫在中國和新加坡的投資組合占比分別為27%和24%。中國在去年首次成為淡馬錫持倉占比最高的國家后,今年仍是淡馬錫持倉占比排名第一的國家。
“去年,中國疫情一直都控制得很好,我們持續看好中國的經濟,重倉中國的策略是沒有任何的變化。同時,從全球市場而言,我們也在增加對歐洲和美國的投資,從而追求投資組合的整體平衡,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吳亦兵說。
淡馬錫入華已有17個年頭,它的投資組合也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而不斷變化。從2000年初時投資中國的銀行業、房地產行業,到2010年代投資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等新趨勢,再到后來投資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淡馬錫的投資囊括了工商銀行、阿里巴巴、滴滴出行、商湯科技等一眾明星公司。
如今,這份長長的被投名單中,又多了元氣森林等新消費頭部企業。“一大批中國本土品牌正在崛起,我們對這件事感到非常激動。”吳亦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消費群體需求、供應鏈、渠道等各方面的變革共同造就的。這些新消費企業未來有可能成為行業的冠軍、中國冠軍,甚至是世界冠軍。
但在新消費品牌快速崛起的過程中,同樣伴隨高營銷投入帶來的質疑,淡馬錫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它在重倉中國的過程中,還看到哪些新機會?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淡馬錫又堅守怎樣的價值判斷標準?近日,吳亦兵和淡馬錫中國區執行總經理劉暉接受了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專訪。
看好四大結構性趨勢 消費領域是今年發力重點
《21世紀》:淡馬錫看好的結構性趨勢主要有哪些,其中蘊含哪些投資機會?今年以來,淡馬錫近期新增了對元氣森林這樣新消費企業的投資,又主要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吳亦兵:我們在中國和全球的投資主要圍繞四大結構性趨勢,即數字化進程、可持續的生活、未來新消費和更長的壽命。數字化進程和可持續的生活影響著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未來新消費和更長的壽命這兩大趨勢則反映了消費模式的結構性轉變,以及人們與社會不斷變化的生命周期相關需求。
消費確實是今年我們發力的重點,從需求方角度來說,新興的95后、Z世代正在崛起,他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因為他們是數字原住民,再加上整體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帶來了消費升級的土壤。同時,年輕消費群體不像以往那樣對國產品牌缺乏信任,他們心中邁過這道坎,愿意為高質量的中國品牌買單。
從供給方角度來說,像元氣森林這樣的新興品牌,一出生就是數字化的企業。它們通過數字化對客戶產生深刻理解,再給供應鏈賦能,可以生產出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且,中國有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能夠生產高質量的產品,這些都造就了新消費品牌的爆發。
所以我們認為,一大批中國新消費品牌的崛起不是偶然現象,我們對這件事感到非常激動。這些新消費企業未來有可能成為行業的冠軍、中國冠軍,甚至是世界冠軍。
《21世紀》:本土新消費品牌的崛起確實讓人欣喜,但與此同時,這些品牌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的高營銷投入也常常被人們所詬病,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吳亦兵:在新媒體渠道平臺上的投入,對于新品牌來說是必要的。因為在打造新品牌時,最大的問題是冷啟動。新品牌不可能像成熟品牌那樣在傳統媒體渠道上打廣告,這樣成本太高。抖音、小紅書提供了非常好的精準投放的渠道,讓新品牌能夠精準觸達細分人群。
數字化營銷給了好產品跑出來的機會,而且給了好產品區別于壞產品跑出來的機會。對投資機構來說,也可以通過對脫敏后數據的分析,了解品牌復購的來源,是推送復購、社交媒體信息復購還是自發復購等。如果一家品牌需要長期不斷營銷推廣而沒有形成自發復購,一定得不到資本的長期青睞。
《21世紀》:在金融行業,淡馬錫今年在全球新投資了英國財富管理平臺 FNZ、輔助全球數字支付和卡片發行的新加坡初創企業 Nium。那么你們如何看待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新機會?
吳亦兵:淡馬錫是金融行業和科技行業的大規模投資者,我們對于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金融的實質就是對風險的管理,本身就是強監管的行業。所以,淡馬錫在投資金融企業時會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只投資持牌的金融機構,所以我們沒有投資過P2P公司。
同時,科技能夠提升金融的效率,這是長期的主旋律,也是我們投資的主題。比如以前很多中小企業拿不到貸款,現在因為大數據技術讓風險定價變得更準確,中小企業可以更便捷地拿到貸款,這帶動了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所以,我們還是繼續看好金融科技賽道。
企業應配合監管政策加強公司治理
《21世紀》:今年以來,一些教育行業公司、互聯網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凸顯,國內也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強監管。淡馬錫作為大型國際投資公司,如何看待當前的監管政策,對未來的市場發展趨勢有怎樣的研判?
吳亦兵:對于淡馬錫而言,我們的投資行為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多年重倉中國,也理解監管政策的用意。今年7月份,各部門的監管政策集中出臺,其中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必然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重心已經從短期的增長刺激,轉向了長期風險控制。
對金融部門、財政部門、實體監管部門來說,監管政策的制定是在為長遠更穩定的發展考慮,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付出一些短期代價。我們跟監管有比較充分的溝通,也能看到每個企業具體的基本面,對于事實的理解要深刻一些,所以投資行為并沒有受到影響。
但是對全球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可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會用負面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現象。這造成了在7月第一個星期時,對中概股的恐慌性拋售。高盛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月份的高點到現在,中概股已經跌去了34%,比2018年33%的跌幅還要大。相較之下,同期美國的科技股漲幅14%,這在資本市場來說是很大的變化。因為相當于同樣的公司,估值相差了50%。對政府來說,與資本市場更多的溝通可以讓市場更加清晰地了解政策制定的初衷和長遠目標。
《21世紀》:具體來說,如何看待政府對于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政策。淡馬錫也投資了猿輔導,目前公司的發展是否受到影響?
劉暉:在教育培訓行業,無論是打擊過度營銷、虛假宣傳,還是要求持證上崗、控制預收款,這些政策的出發點都是對行業進行規范,我們也在要求、敦促被投企業盡量配合監管。
同時,科技賦能教育的趨勢并沒有變化。比如通過在線教育平臺,讓四線、五線城市甚至農村的學生,能夠接觸到一線城市的優質師資。再比如說AI自適應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21世紀》:淡馬錫投資了螞蟻金服,對它下一步的發展有怎樣的預期?
吳亦兵:希望公司持續把科技能力在監管的范圍中、在牌照業務之下,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們相信,有強大科技能力的企業雖然會有波動,長遠還是會有增值,我們也沒有退出對螞蟻金服的投資持股。
《21世紀》:淡馬錫近些年在強調踐行ESG理念,這投資決策層面是如何落到實處的?
吳亦兵:淡馬錫設置了每噸二氧化碳當量42美元的初始內部碳價,納入投資決策考量之中。我們在投資一家企業時,會在資金成本之外,把碳排放成本也折算進去,看公司的內涵價值到底有多大。
雖然說現在對于負碳的太陽能企業,市場沒有給它碳溢價。對于煤炭企業,也沒有受到碳排放成本的影響。但長遠來說,碳排放情況會影響到企業的價值。所以我們現在就開始考慮企業的碳排放情況,這不僅是社會責任的體現,也同樣具有長期經濟價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