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紡織業發展概況及貿易投資合作潛力
1.國家概況
地理環境
尼日利亞位于西非東南部,東鄰喀麥隆,東北隔乍得湖與乍得相望,西接貝寧,北界尼日爾,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國土面積92.4萬平方公里,邊界線長約4035公里,海岸線長8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河流眾多。尼日利亞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氣溫為26~27℃。
自然資源
尼日利亞水資源豐富,但因水處理技術落后及缺少水處理設備等原因,飲用水供應緊張。供電能力差,供電不穩定,斷電現象嚴重是尼日利亞的突出問題之一。作為非洲第一大產油國、世界第十大石油生產國及第七大原油出口國,尼日利亞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5.3萬億立方米,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十位。
基礎設施
尼日利亞全國公路總長現為19.44萬公里,但東南部、西北部公路情況較差。鐵路總長超過3800公里,但運輸能力不強。尼日利亞有8個主要海港,港口設備較先進,其中拉各斯港是西非最繁忙也是最大的海運港口。境內有17座機場,其中國際機場6座,國內機場11座。中國尚未與尼日利亞開通直航,但可通過多條航線轉機前往。
人口分布
尼日利亞全國人口總量約為2.05億人,為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勞動力人口接近6000萬,城鎮化率約為53%。尼日利亞官方語言為英語,此外全國還有500多種部族語言。
宏觀經濟
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4294.2億美元,經濟增長率為-1.8%,人均GDP約2083美元。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尼日利亞在參評的19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1位。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1個國家和地區中,尼日利亞排第115位。聯合國貿發會議《2021全球投資報告》顯示,2020年尼日利亞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4億美元,同比增長3.5%。
2.紡織產業現狀
產業規模
紡織工業在尼日利亞工業發展初期占據重要地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其紡織工業曾在非洲名列前茅,當時全國擁有180多家紡織工廠,紡織業從業人員大約40萬人,占尼日利亞制造業工人數的25%。隨后,由于上游棉花種植生產能力日趨微弱,本土紡織業生產成本較高,紡織品生產和制造的生產設備不足,加上國內電力供應不穩定,紡織生產設備運作效率低,融資成本高企等原因導致尼紡織業國際競爭力不斷下滑,大多數紡織廠紛紛停運,截至2009年尼日利亞僅剩不到50家紡織企業還在運行。如今尼日利亞本土紡織產業運營艱難,發展幾近停滯。
國際貿易
根據尼日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尼日利亞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1623萬美元,出口目的地主要為巴基斯坦(出口額1032萬美元,占比64%)、孟加拉國(294萬美元,占比18%)以及越南、葡萄牙等國,出口產品主要為未梳的棉花,占比高達86%。2020年該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額為8.68億美元,進口來源國主要為中國(進口額4.3億美元,占比50%)、日本(進口額0.72億美元,占比8%)以及法國(0.53億美元,占比6%),進口產品主要為化學纖維及織物、其他紡織制成品等。
尼日利亞紡織業貿易逆差十分明顯,一方面因為尼日利亞本國紡織服裝產業微弱,另一方面作為非洲人口第一大國以及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本國紡織服裝消費需求很大。尼日利亞政府已經認識到發展本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急迫性與重要性,為重振本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2010年起政府出臺政策嚴禁二手服裝進口,并開始出臺紡織產業扶持政策并加大對上游棉花種植和加工的支持。目前棉花生產加工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底,尼日利亞棉花產量明顯上升,棉農人數也從2018年的8萬人上升至2020年的13.4萬人。在尼日利亞央行支持下,尼日利亞軋花廠數量也從2019年的8家增加至目前的25家。尼政府還計劃將新計劃建設的六個經濟特區中的三個用于發展紡織和服裝業。不過目前除棉花生產外,下游紡織產業發展仍未取得明顯成效。
3.貿易投資政策
對外貿易政策
尼日利亞與中國、古巴、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肯尼亞、越南等16個國家簽有雙邊貿易協定。與美國簽署的《尼日利亞—美國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也已正式生效。在單邊優惠貿易安排上,尼日利亞享有歐盟《科托努協定》和美國《非洲增長和機遇法案》(AGOA)所給予的貿易優惠政策。多邊方面,尼日利亞是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和發展中國家全球貿易優惠制(GSTP)成員,同時也是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締約國之一。
尼日利亞采用關稅升級鼓勵本國工農業生產。對生產用基本原料和生產資料(包括生產設備)的進口實行低關稅,對工業制成品、食品、消費品和奢侈品的進口實行高關稅。大多數紡織原料如生絲、羊毛、亞麻等進口關稅15%,棉花5%,棉線、棉紗等進口關稅為30%~40%,成品及成衣在55%~75%以上。二手服裝自2010年起被尼政府禁止進口。
投資優惠政策
尼日利亞與中國、芬蘭、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羅馬尼亞、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投資協定并已生效。根據尼日利亞投資促進委員會法案相關條款,尼日利亞對外資進入實行統一的優惠政策,無雙重標準。對于包括制造業在內的69個細分產業/產品可以授予先鋒地位,屬于投資先鋒產業的企業能夠享受5年免稅期,在經濟落后地區可享受7年免稅期。棉紗及人造纖維生產屬于上述先鋒產業之一。除此以外,尼日利亞的投資優惠政策還包括:
(1)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可以獲得稅收減免優惠。如,雇用1000人及以上的企業可享受15%的稅收優惠;雇用200人及以上的企業可享受7%的稅收優惠;雇用100人及以上的企業可享受6%的稅收優惠。
(2)保稅區內的制造業企業進口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用于再出口的生產,享受免稅;
(3)企業進口原材料生產后再出口,享受60%退稅;
(4)出口創匯企業憑相關證明享受出口補貼;
(5)政府設立出口發展基金為私營出口企業提供企業開辦初期的費用支持;
(6)對于在經濟合作區內的企業可享受多優惠政策,如免除各級政府稅費、進口原材料關稅、增值稅等有關稅收;外資投資股本可隨時撤出;簽證配額不受限制;產品可自由銷往全國各地以及24小時電力供應;一站式服務;園區內不得罷工等優惠政策。
目前尼日利亞正在運營的自貿園區及出口加工區共有20個,由尼日利亞出口加工區管理局統一管理,主要分布在聯邦首都區以及拉各斯州、卡諾州、奧貢州等7個州,其中拉各斯州最多,達到11個。截至2019年5月,已入園企業超過400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超過200億美元。尼政府設立自貿園區及出口加工區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經濟多元化和工業化,刺激出口導向型企業和制造業發展,減輕經濟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依賴。在上述園區進行生產運營的制造業企業如75%以上的產品供出口即可獲得出口加工企業許可證書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同時,企業也可在尼日利亞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綜合自貿園區及出口加工區。
外匯管理
2015年以來尼日利亞采取嚴格外匯管制措施,外匯自由匯出有很多限制,為外資企業正常運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目前,尼日利亞對大米、家具、紡織品等41類產品實施禁止進口購匯,進口商不得從尼外匯市場獲得進口這些產品所需的外匯。
4.中國與尼日利亞紡織業合作情況
中國與尼日利亞于1971年建交,2005年兩國元首就雙方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達成共識。目前,尼日利亞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目的地國。中尼兩國的紡織業投資合作尚處于起步階段,2013年至今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對尼日利亞紡織業投資不足1000萬美元。在兩國貿易合作領域,尼日利亞一直是中國對非紡織品服裝貿易最重要的伙伴。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口徑,2020年中國與尼日利亞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40.7億美元,占中國與非洲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的20%,位列第一。其中,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40.6億美元,出口產品主要為梭織服裝及附件(10.4億美元,占比26%),化學纖維長絲及織物(9.5億美元,占比23%),棉花、棉紗及棉機織物(8.1億美元,占比20%)等。2020年,中國自尼日利亞進口紡織服裝金額為744萬美元,主要進口產品為化學纖維短纖及織物(641萬美元,占比86%)。
5.小結及建議
從貿易方面看,尼日利亞是中國在非洲最重要的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之一,中尼兩國在紡織品服裝領域的貿易合作具備良好基礎并有繼續擴大發展的潛力。
(1)作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經濟發展相對穩定,年輕人口占比大,國內紡織品服裝市場消費發展潛力明顯,有利于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擴大貿易合作規模及品牌企業針對其市場具體需求建立國內品牌在尼影響力。
(2)尼日利亞獨具特點的區位優勢能夠鏈接西非、中非和北非大部分國家,紡織品服裝貿易中轉站地位明顯。借助由國內行業協會在拉各斯主辦的尼日利亞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等商貿對接平臺,國內紡織服裝企業不僅可以深入挖掘尼日利亞充滿潛力的國內紡織品服裝需求,并且可以輻射中西部乃至整個非洲新興市場。
從投資方面看,尼日利亞進行紡織業投資合作具備可能性,但現實挑戰較大。
(1)尼日利亞整體對外開放程度高,對和中國企業進行投資合作具備良好基礎。政府近年從紡織產業鏈上游開始鼓勵支持紡織產業發展,對紡織產業投資持歡迎態度。
(2)尼日利亞擁有充足的勞動力及相對低廉的薪資水平,對歐美出口紡織品服裝享受關稅優惠以及巨大的國內服裝消費市場和輻射周邊國家市場等是紡織企業在尼開展投資合作的潛在有利條件。
(3)國內種族沖突不斷,治安風險較高和恐襲活動時有發生是影響國內企業赴尼進行紡織業投資的首要因素。
(4)基礎設施落后、水電供應緊張、外匯管制較嚴等問題也是企業投資尼日利亞需要面臨的挑戰。
(來源:紡織貿促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