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遇:抗病毒紡織品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后疫情時代真正到來,每個人都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在這樣的形勢下,抗菌抗病毒產品備受消費者關注。尤其是近日安奈兒因成功研發出抗病毒面料的消息走紅,更是引發社會關注。那么抗病毒技術到底是革新技術還是噱頭智商稅?這是行業內外更加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通過采訪行業內已經在研發抗病毒紡織品的企業來談一下當前該技術的發展情況。
抗病毒紡織品技術非一時興起
抗菌紡織品和抗病毒紡織品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技術。抗菌紡織品是對細菌和真菌等具有殺滅或抑制其生長繁殖作用的一類紡織品;抗病毒紡織品是對病毒的侵入有阻隔作用、能夠抑制病毒的生長和繁殖、抑制病毒活性的紡織品。相對來說,抗病毒紡織品更為復雜、技術難度更高。據東吳證券統計,目前我國有31家上市公司布局抗病毒抗菌專利及產品,其中多數公司僅布局抗菌功能性面料并取得相關專利,僅少數公司如安奈兒、森馬服飾、眾望布藝、如意集團擁有抗病毒相關專利。
實際上,紡織行業對抗菌抗病毒技術一直在研發,且很多企業都在布局,技術路徑也各式各樣。
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開始進行抗病毒面料研發,并在2022年取得重大突破,據公司研發總監郭小云介紹,目前該面料已經實現量產,在套西、單西、褲類產品等領域實現應用,正在進行市場推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當年,為更快地研發應急防護用紡織品,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盛虹控股集團共同設立了“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科研攻關項目專項基金”,重點聚焦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相關的科研攻關項目的研發。經過兩年多的研發,在該基金的支持下,行業內推出了多項抗病毒紡織品。
其中包括由東華大學和生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開發的抗病毒口罩,該技術將口罩內的納米纖維及外層無紡布負載抗病毒藥物,防護級別達2級99%,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都達到99%,H1N1的抗病毒活性為99.95%,H3N2的抗病毒活性為99.91%。
該項目還包括北京化工大學研發的一款可讓病毒“迷路”的納米纖維材料。該材料采用“零溶劑”熔體微分靜電紡絲技術制作,這種高壓靜電力可通過靜電微分和“拔河效應”,將聚合物溶體均勻分割成多股流,最終可獲得不同形態結構的纖維膜,形成錯綜復雜的微孔通道,病毒通過時就會像走“迷宮”一樣被攔截,而且這種口罩經酒精消毒或水洗后其阻隔病毒的功能不會大幅度衰減,可滿足重復使用要求。
錦綸行業龍頭企業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20年初就開始研發可用于醫療用品領域的原料錦綸6纖維,并在當年年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用品的原料緊缺問題。該公司負責研發的副總經理付重先介紹,公司研發的這款抗病毒錦綸6纖維的開發及應用課題也入選了2020年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科研攻關項目,開發的FDY、DTY抗病毒錦綸已實現產業化生產,已在口罩、防護材料及特種服飾用的抗病毒功能纖維等領域實現應用。
技術路徑各有所長
相關資料顯示,抗菌抗病毒紡織品的生產技術主要是將抗菌劑或者抗病毒功能整理劑通過后整理法(浸軋、加熱、烘干等)以物理吸附的方式結合到紡織品上,缺點是抗菌成分與紡織品主要通過物理吸附等結合,結合力較弱,在使用和洗滌后抗菌抗病毒有效成分會流失,導致紡織品抗菌抗病毒效果不持久,流失的抗菌抗病毒成分對人體和環境有潛在危害,且適用的致病菌和病毒種類有限。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布局抗病毒紡織品研發生產的企業研發出了多種工藝。永榮錦江研發的抗病毒錦綸6,采用的是在錦綸纖維端通過添加母粒熔融共混實現。付重先介紹,該技術的優勢在于產品功能是在原料端添加特定復合納米材料,破壞病毒的蛋白質外殼,使其失去生存條件而快速死亡,使紗線具有抗病毒抗菌功效,通過ISO18184:2014標準檢測,對甲型流感病毒H3N2的抗病毒活性率達99.97%。由于這些納米材料與纖維分子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因此耐水洗,功能長效,并確保對穿著者的安全性。
山東南山智尚采用的則是脂質體囊泡技術,該技術相當于膠囊緩釋技術,可以長效釋放銀離子,具有長效抗病毒的效果。
而近日比較火爆的深圳市安奈兒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則是電子束接枝技術,該技術制備的抗病毒抗菌功能紡織品技術具有廣譜高效抗病毒抗菌、安全性和長效性的特征。其原理是嫁接在面料上的類似于樹杈狀的制劑分子帶有正電荷,而包膜類病毒、細菌、真菌帶有負電荷,正負電荷相互吸引作用下,制劑分子將刺破病毒、細菌、真菌的包膜,從而達到滅殺的目的。據了解,該技術近日通過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項目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據安奈兒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面料生產線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年初能夠量產。
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人們的衛生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使得抗菌抗病毒等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旺盛。可以預見,疫情退去后,人們的衛生健康意識將會深入持續下去,對紡織行業來說將會是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
上海潔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馬正升提出,市場和消費者對抗菌抗病毒紡織品的安全問題始終非常關注。目前國內外對于抗菌抗病毒紡織品的測試評價標準日趨完善,我國相關部門對抗菌抗病毒紡織品市場的監督監管也不斷規范嚴格。從消費趨勢來看,消費者仍傾向于天然來源、植物提取等非化學合成的抗菌抗病毒整理劑,希望抗菌抗病毒紡織品從原料端就是綠色無害的,這對抗菌抗病毒整理劑及紡織品的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付重先結合企業研發的抗病毒錦綸6的生產研發和市場推廣情況提出,錦綸作為第二大化纖品類,產品具有吸濕性好、耐磨性佳、親膚、柔軟等特點,產品疊加抗病毒功效,不僅可以使用在常規錦綸應用領域,更拓寬了錦綸在醫療防護用品的應用領域。抗病毒錦綸6纖維對比錦綸本身價值,該款產品更適合在日常紡織品中應用,相較應用于一次性的一些領域會有一定的局限。他建議今后應錦綸開發端復合其他功能,從而提高抗病毒紡織品的高附加值及應用廣度。 對于抗病毒紡織品研發面臨的困難,付重先說,目前企業開發的產品檢測主要是依據ISO 18184:2014國際標準進行檢測,對應使用檢測病毒的類型是流感病毒,暫沒有對應的P3實驗室可承接抗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測試效果。因此,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檢測標準還待完善。
郭小云也提出,由于病毒與細菌在結構、性狀等方面有本質上的不同,病毒無細胞結構、進化速度較快,所以抗病毒紡織品比抗菌紡織品更為復雜、技術難度更高。目前國內尚無權威標準發布,企業產品研發無標可依,今后需要業內推動,使產品功能性做到有據可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