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春天的20個雅稱 美到讓人心醉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用千千萬萬段經歷串連起人生的故事。每件衣服也不僅是用來遮擋或御寒的物品,它是最貼近我們肌膚的伴侶,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精髓、匠心的堅守……我們買一件衣服,或許只是因為一瞬的喜歡;但是做一件好的衣服,需要耗費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光陰。
木棉道始終相信:衣服,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一件有故事的衣服才能讀懂人的內心,才能讓穿著者遇見更多的美。20多年以來,我們不僅是在做衣服,也是在用心寫一卷故事集。
今年,邀您與我們一起來書寫,來見證。
一起品讀春的雅稱
“春天”兩個字雖溫暖柔軟,卻在長久的日常使用中,顯得有些平凡、虛無。當我們遠離自然界的四季美景,更是漸漸忘卻了那些細微的觸動。
幸有那些古人對時節的雅稱,填補了我們對于春天的想象。他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美好的詞句來形容春、贊美春,叫時光有了色彩與香氣,記載了春天的文化意義。于是時間的注腳,在詩情畫意中優游。
在古代,人們一般把農歷正月稱為孟春,把二月稱為仲春,把三月稱為季春,這就是合稱的“三春”。
如漢班固的《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元宋方壺的《斗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古代還有把春季的90天,按10天劃為一春的做法,這樣整個春天就是“九春”。
南朝·梁元帝的《金樓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綠蘂碧須,九春之時,萬頃競發,如鸞鳳翼。”明·唐寅的《金粉福地賦》:“瑤池疏潤,演麗於九春;析木分輝,流光於千里。”
陽春,顧名思義,就是把那一縷陽光,融進了春的名字里。
李白的詩中曾寫道:“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清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
“朝罷袖香微,換了輕裘朱履;陽春十月,梅花早破紅蕊。”
春天一掃秋冬的肅殺,
讓我們迎來了久違的藍天和陽光,
雅稱“青陽”之意由此而生。
《尸子·仁意》有:“春為青陽,夏為朱明。”陳子昂的《感遇》詩:“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名也以青陽為名。比如安徽省青陽縣、江蘇省青陽鎮,以及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的“青陽”,均有春天之意。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這里的“青春”不是少年、青年人的年齡,它是指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也是春天的代稱。
《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王逸注:“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明劉基《風入松》詞:“但道青春未謝,不知芳徑苔深。”還有李大釗的《時》:“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意思。
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萬木滋長,奇花異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
如陸游《長安有狹邪行》:“烈心厲勁秋,麗月艮鮮芳春。”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閑夢遠》: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輥輕塵。”
花月本來指的是農歷的二月,其時天氣和暖,百花盛開,是春天最美的樣子。
如杜甫《贈汝陽王二十韻》:“花月窮游宴。”陸游的《長門怨》:“未央宮中花月夕,歌舞稱觴天咫尺。”
春季為鶯啼時節,世間也因這悅耳的聲音,充滿歡愉和生機,故有鶯時之雅稱。
如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鳳樓迢遞絕塵埃,鶯時景物正徘徊。”周邦彥的《無悶·云作輕陰》:“暗想鶯時似夢,夢里又卻是,似鶯時節。”
古人認為太陽沿黃道東行,一日一度,一周天365度,按春、夏、秋、冬分為四等分。依次為東陸、西陸、南陸、北陸。日行東陸,即經東方七宿(蒼龍)所在區域,為之春。
蘇颋的《奉和圣制途次舊居應制》中提到:“東陸行春典,南陽即舊居。”王儲的《賦得花發上林》中有:“東陸和風至,先開上苑花。”
因春日春蘭盛開,幽幽然馨香一片,在蘭花中流連的文人們又給春天起了個雅稱——蘭時。
如晉陸機《擬庭中有奇樹》詩:“ 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王琚亦有詩《奉答燕公》:與君蘭時會,群物如藻飾。
春天草木萌發、滋長,人們也躊躇滿志,醞釀新生,故有“發生”此稱。
杜甫的《春夜喜雨》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錢起《春郊》詩中亦有: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春天燦爛的陽光是世人心中的光亮,艷陽高照,前路坦蕩,故又稱“艷陽”。
杜甫有詩云:“競將明媚色,偷眼艷陽天。”葛勝仲的《臨江仙》中有:“春風元巳艷陽天。夭桃芳散錦,高柳欲飛綿。”
蒼,即青色。春天萬物轉青,藍天之下,心生歡喜。
《爾雅·釋天》:“春為蒼天,夏為昊天。”郭璞注:“萬物蒼蒼然生。”黎廷瑞在《清平樂·清明寒食》中寫道:“蒼天雨細風斜。小樓燕子誰家。”
因為“春為四時之始”,春天被前人稱作“天端”,意義是一年天時的初步。
《公羊傳·隱公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徐彥疏:“天端,即春也。”
青帝為東方之神,又稱春神,故借指春。
《尚書緯》:“春為東帝,又為青帝。”晁補之《生查子》:“青帝曉來風,偏傍梅梢緊。”王安中《蝶戀花·雪霽花梢春欲到》:“青帝回輿云縹緲。鮮鮮金雀來飛繞。”
淑,即溫和的、善良的。淑節的意思是佳節,是中國夏歷對春季的別稱。
如南宋謝惠連 《代悲哉行》:“羈人感淑節,緣感欲回轍。”唐代李觀的《試中和節詔賜公卿尺詩》:“淑節韶光媚,皇明寵錫崇。”
蒼靈也是青帝的意思。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
《文選?顏延之》:“春官聯事, 蒼靈奉涂。” 李善注:“蒼靈,青帝也。”清代曹寅《題廊前玉蘭二斷句》詩之一:“剖玉吹蘭自脫胎,司春辛苦護花臺。”
陽節,即陽春時節。唐代張九齡 《巡屬縣道中作》詩:“矧逢陽節獻,默聽時禽鳴。”
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指東為春,
以五方配五季,
春位在東,故稱“東節”。
如晉張協《雜詩》:“太昊啟東節,春郊禮春祗。”皇甫汸的《春日書抱柬當道諸君子》:“璇機斡回運,寶歷啟東節。”
軟節,意為柔軟的季節,春風柔和,柳枝曼曼,美好的風景給人溫軟的治愈。
晉曹毗《正朝》詩有:
“軟節暢宇宙,和風被八區。”
韓日纘 《庚申元日試筆》中亦寫道:
“條風寬酒力,軟節暢花神。”
春天,是四季之首的名詞,
它與希望美好同在。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二十個雅稱,
春天在古代還被稱為陽節、昭節、韻節等。
并且春天的每一個月份,
也有自己的詩意之名。
一月又叫陬月、孟陬,
二月又叫令月、杏月,
三月又叫蠶月、桃月。
這些雅稱不但豐富了歲月的內涵,
也充實了源遠流長的漢語言。
有了這些雅稱相伴,
你是否覺得生活變得更為詩意,
是否對春天又多了一縷眷戀?
愿你三春暖,九春碧,花月明,
青陽高照,喜事發生,芳春年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