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運動鞋市場分析 增長樂觀前景更佳
運動鞋市場發展樂觀,增長亮眼
我國運動鞋服市場發展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以OEM代工為主,內資鞋服品牌大都通過代工起家;到90年代后期,內資進入品牌創立的階段,以福建晉江為主,設立了包括安踏、特步、361度、匹克、貴人鳥等服飾運動品牌,國內運動鞋市場逐漸覺醒。
進入21世紀后,運動鞋市場方興未艾,經歷了迅猛發展階段。運動鞋具有功能性與專業性的標簽,消費者對其認識不斷刷新,滲透率快速提升。同時,在眾多有影響力的賽事不斷推動,運動鞋成為服裝行業中增長最為亮眼的品類之一。
直到2011-2013年,運動鞋行業陷入滯漲期與衰退期,但很快在2014-2015年重新恢復。2016年以來,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下,運動鞋市場正進入到一個新的增長期中。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達到2037億元,其中運動服裝市場規模1012億元,規模占比為49.68%;運動鞋市場規模1025億元,規模占比為50.32%。運動鞋市場規模占比明顯處于上升趨勢,近期國產潮鞋在網絡上的網紅款、爆款也說明市場對運動鞋的追捧。
行業集中度高,CR5已達68.9%
運動鞋市場與運動鞋服競爭格局基本一致,2012-2017年,我國運動鞋服行業CR5由58.6%升至68.9%,CR10由47.4%升至53.9%,行業集中度明顯高于服裝整體及細分領域,且仍在提升。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品類,運動鞋服更突出功能性特點,行業進入壁壘相對比較高;而且終端消費需求趨同性強,更容易產生規模效應。
另一方面,營銷對于運動鞋銷售具明顯促進作用,FILA“起死回生”即得益于成功的營銷策略,但優質體育營銷資源如熱門運動項目明星、頂級賽事等非常稀缺,往往被龍頭品牌率先搶占。
具體品牌方面,2012-2017年,運動行業市占率前二十品牌中,國外品牌市占率合計由34.6%升至49.8%,而本土品牌由40.6%降至32.3%,2013年起國外品牌市占率已超越本土品牌。
可以預見,對于運動鞋市場來說,未來行業競爭的結果必然遵循著馬太效應,即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隨著行業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將更加看重科技功能性產品。那些國際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等)和國內的一線品牌(如安踏、李寧等),將會憑借自身優勢,獲得大量基礎性消費群體。而對于那些二三線品牌來說,將會面臨來自國際品牌和國內一線品牌的雙重壓力,其生存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馬拉松運動興起,跑步鞋前景更佳
近年來,我國馬拉松比賽呈現迅猛發展,馬拉松賽事舉辦數量從2011年的22場迅速增長到2017年的1102場,7年間賽事總量翻了50倍之多,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0%。
從參與人數來看,2017年的1102場規模賽事達到498萬人次的參賽規模,比2016年的280萬增長了77.9%。其中全程馬拉松賽事的參賽人次最高,各項目組別的參賽人次突破了235萬人次,其次為半程馬拉松賽事,各項目組別參賽人次突破了134萬人次。
預計到2020年,全國馬拉松規模賽事將超過1900場,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達到350場,各類路跑賽事參賽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而據調查,40%左右的跑者擁有3至4雙跑鞋。因此,隨著馬拉松賽事的持續火熱以及消費者對跑步的熱衷,未來跑步鞋市場或將保持增長趨勢,并成為運動鞋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