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到智造:見證中國奇跡
工業化是現代化之基,強大的制造業支撐起現代化的經濟體。
100多年前,最早喊出“振興中華”的先行者,在《建國方略》中描繪了中國現代化的藍圖。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1954年,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四個現代化”。
2021年,在“一個新的征程的起點”上,我們選取大飛機、鐵路、通訊三個案例,見證百年中國工業化、信息化的不凡之路。
智造強國在路上,科技創新永不息。
A股上市的中國建筑(601668.SH),堪稱國際房建地產行業的巨無霸,2020年營收達到1.6萬億元,位列當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18名。
2013年之前,這家公司一直將房建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主業,定位于“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筑地產綜合企業集團”。事實也確實如此,漫長的歲月中,遍布國內大中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像體育場館及當地不斷突破紀錄的最高大廈等,大都出自中建所屬企業之手。
中國近四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依賴的正是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的發展和壯大,這些行業解決了中國人衣食住行中的基本溫飽問題。但民族振興,還需要高新技術行業在國際領域嶄露頭角,基礎行業不僅要做好配套,本身也面臨轉型的現實問題。
2013年之后,公司“話”風大變,“做強基礎設施業務,做優海外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做實‘四位一體’城鎮化開發業務”成為新表述。
其轉變的背景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為此后經濟社會的巨變發出了意味深長的“信號”。
與宏觀大勢相對應的,“轉型”成為2014年中國建筑內部的熱門話題——公司上下的共識是,房地產行業大勢已去,未來的業務重心將轉向基礎設施像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軌道交通、機場等領域。
轉型絕非易事。從公司年報數據可以看到,房建部分占總營收的比例八年間從2012年的73.5%下降到2020年的61.98%,基建部分則由13.6%上升到21.6%。如果算上房地產開發占比由當年10.3%上升到16.6%,每年的轉型落實到營收上大約只有1個點左右。
但變化也確實顯而易見。在參與建造了兩條地鐵線路地面站段后,中建公司下屬一位項目部經理前段時間告訴記者,他們下一個工程要為中車建一個磁懸浮列車試驗場——這似乎頗有象征意義,代表中國過去40年經濟奇跡的行業領軍企業已著手鋪設一條通往未來的高速軌道。
夕陽下的港珠澳大橋。視覺中國
銜枚疾行
未來似乎已清晰可見。
從提出工業4.0戰略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出現,距今已有近十年的時間。
十年中,5G已經悄然降臨我們生活,自動駕駛如箭在弦上,全自動化智能機器人工廠已從圖紙變為現實,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似乎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組成部分。
疫情期間中國外貿出口意外強勁,再次見證了中國制造業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比較優勢。這既得益于國內疫情控制得當,也間接證明了中國制造業的體系性優勢。而這是積四十年改革開放之功形成的國家核心競爭力,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優勢,或者在某些領域具備競爭力,但從完整的產業鏈來看,任何國家既沒有條件模仿,也沒有能力超越中國的這種整體優勢。
回望百年歷史,篳路襤褸走到今天的中國,更讓我們體會到這種優勢的可貴。
以嘉興為例。1921年8月嘉興南湖一艘絲網船上誕生了一件彪炳史冊的歷史事件。而那一年,滬杭鐵路全線通車也讓嘉興迎來工業革命的最初氣息。據《嘉絹志》記載,1921年的嘉興縣城出現了機器襪廠;東門外新工造紙廠所生產的毛綠紙、桑皮紙開始在江浙行銷;北門外的嘉昌工藝廠也正式開工。
嘉興出現工廠,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內民族資本的勃興。從全國看,也只有紡織、印染等輕工業少得可憐的幾個工業門類。隨后,隨著日本侵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嘉興乃至全國工業體系始終仰人鼻息難以自立。直到1949年,嘉興的工業產值也只有6000萬元。而到了2020年,屬于地級市的嘉興工業產值已達到10158億元。
不可否認,中國制造業的短板依然存在。比如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勞動生產率有待提高、勞動者紅利即將消失,等等。
紅領公司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便化蛹為蝶成為教科書經典案例的企業,在新工業革命浪潮中仍需砥礪前行,否則仍將會回歸平庸。
2013年,現在已更名酷特智能的紅領對外表示,個性化定制西服系統開發成功。從這一年開始,紅領一躍成為互聯網時代傳統服裝制造業轉型的標桿而備受矚目。據說,開發這套系統還是企業老板張代理到德國寶馬參觀,見到流水線上五顏六色的定制新車大受啟發而下定決心所致。
這可視為服裝行業的工業4.0版。2015年記者前往采訪,當時紅領企劃部總經理介紹,企業開發的這套系統在歐美國家非常受歡迎,許多人在系統上下單后很短時間便能收到一身合適的西服,而價格卻比在當地定制便宜到讓人不敢相信。那時,紅領在國內已經是明星企業,為了減緩參觀者的數量,企業規定參觀樣板車間每人要收取1000余元的費用,否則拒絕進入。即使如此,參觀人群依然絡繹不絕。
一個農民,年輕時做木匠活命,后靠腦筋靈活開服裝廠致富。開發個性化服裝定制系統雖有機緣巧合的成分,但靠一己之力十年磨一劍終有所成,這個案例形象地說明中國人能夠創造奇跡,甚至是世界性的奇跡——只要給予合適的土壤和溫暖的陽光。
2020年,酷特智能在創業板上市,借助“由訂單驅動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概念,上市后連續12個漲停,雖然到目前股價已距最高位接近腰斬,市盈率(TTM)依然高達74.6。
但仔細查看財報,酷特智能財務表現并不是特別突出。研發投入上可窺一斑。2020年,酷特智能研發費用只占營收的2.02%,而當年,A股市場同類傳統服裝企業差不多是酷特智能的1~1.5倍。
這說明,即便是一度走在時代前面的標桿企業,如果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很可能停滯不前,甚至被后來者追趕。
雖然背靠中國廣闊的市場腹地,但傳統制造產業必須持續創新,才能贏得長遠的發展。傳統產業如此,先進科技制造產業更是如此。
半導體芯片制造。視覺中國
趕超一流
大疆創新、中芯國際的故事證明,在尖端技術領域,中國亦不遑多讓。
2003年,23歲的杭州小伙汪滔從華東師范大學退學,到香港科技大學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研究生課程。畢業后,與兩位同學共同創立大疆創新。度過一段艱難的創業歲月后,2008年汪滔成功研發第一款較為成熟的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
轉機來自大疆在新西蘭的一位代理商。2010年,大疆每月的銷售額已經有10萬元人民幣。汪滔當時說他的理想還只是“能養活一個10-20人的團隊。”新西蘭這位代理商告訴汪滔,自己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每個月銷售200多個云臺,超過90%的購買者會將云臺懸掛到多旋翼飛行器,這說明多旋翼飛行器市場大有潛力可挖。汪滔聽罷迅速將自己在直升機上積累的技術運用到多旋翼飛行器的研發上。果然,改變產品布局的大疆銷量直線上升,一年后市場占有率已經達50%。到2014年,大疆已經售出大約40萬架無人機,企業每年以2~3倍的速度增長。
此后大疆主導整個無人機市場,短短幾年后在美國和加拿大就擁有近三分之二的份額。
如果說大疆的成功是新技術“無意”中開創了廣袤而豐厚的新興市場的話,中芯國際卻是在正面戰場與世界頂級公司“硬剛”。
2013年,已經在香港上市的中芯國際股價最高時也只有0.73港元。在第三任執行長邱慈云的帶領下,中芯國際終于實現連續兩年盈利,此時距中芯國際成立已經過去13年。但直到2017年,中芯開發的高性能28nm芯片良品率只有40%,此時同行28nm芯片良品率已達到95%以上。
2017年,世界半導體格局已天翻地覆,以10nm芯片等主流產品為代表,三星和臺積電已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和風向標。其中三星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達到14.6%,超越英特爾公司成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臺積電正在推出7nm芯片試驗產品,其股價市值也首次超越英特爾。
正是在這一年,中芯國際提出跨越三代五級直接量產第26代14nm制程芯片。當時有輿論稱其“恐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但公司研發團隊僅用298天就將14nm芯片良品率從3%大幅提升至95%以上,中芯迅速躋身于全球僅有的六家能生產14nm芯片企業之一。2019年,12nm制程也進入了客戶導入階段。中芯(低階)7nm芯片2021年將進入小批量風險試產。
中芯國際只用三年時間就跨越式地完成了其他企業至少十幾年才能完成的從28nm至7nm芯片的升級換代。但生產高階7nm芯片的極紫外光刻機,受到國際供應的掣肘。
創新,是中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永不停歇趕超一流的精神符號。
2012年麥肯錫構建了一個由四大領域33個行業為坐標的民用領域中國領先世界行業分析模型。兩年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此模型基礎上完成“中國創新的全球效應”研究報告。這份報告至今仍有很強的啟發意義。
麥肯錫發現,中國企業在兩類創新上表現出眾——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以及提升生產效率的工藝流程創新。比如中國企業占據了全球家用電器行業收入的36%以上,幾乎是中國占世界GDP比例的三倍。在創新活動主要涉及流程效率改善的仿制藥行業,中國企業占有30%的全球行業收入。中國紡織與冶金企業的全球收入占比也至少達到20%。中國最引人矚目的成功之一是太陽能電池板,中國企業在這一效率驅動型行業中占據了51%的全球收入。
但在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型創新領域,中國企業尚需奮起直追。其中中國品牌藥企業占全球行業收入的比例不到1%,生物技術、半導體設計、專用化學品企業的收入占比也僅為3%。中國汽車企業與醫療器械企業的全球行業收入占比分別為8%和3%。
但在工程制造和通信設備制造領域,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比如中國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商占據了全球份額的41%,同時還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中獲得了18%的份額。
今天,中國的創新能力已得到進一步強化。比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新能源汽車近年異軍突起,2020年市場份額接近5%,全球占比超過50%。
中國創新能力不斷強化的背后是科研經費的高強度持續投入。今年2月26日,科技部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預計2.4萬億元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是名副其產的制造業大國。100年來,中國的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多,從少到全,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更見證了經濟社會勇往直前的繁榮強盛。
智造強國,正在路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