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RJ21到C919:中國“大飛機”鵬舉萬里
2017年5月5日14時,一架白底機身、綠色尾翼的大型飛機出現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跑道上。現場人頭攢動,翹首以盼。
滑行,加速,抬頭,起飛,沖霄!在一片雷動掌聲中,大飛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70多分鐘后,伴隨著降落時的轟鳴聲,這架大飛機再度飛回浦東國際機場,安全落地。
掌聲夾雜著更多的歡呼聲,“C919首飛成功了!”
在現場的人群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脫下紅色鴨舌帽,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面對媒體的鏡頭,運10副總設計師、C919設計專家組成員程不時說,“C919是中國民機的新高度,它不只是一個機型的成功,更代表著一種能力,我們民族的能力!”
從運10到C919,包括程不時在內的幾代航空人砥礪前行,穿行四十余年,終于圓了中國人的“大飛機夢”。
成功首飛的C919,不僅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的重大突破,更是顯示中國創新力的重大成果。一位接近中國商飛的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C919還在處于首飛成功后的高強度、大密度試飛階段。在與中國商飛公司辦公室主任張新苗的溝通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獲得確認,該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抓科研生產、試飛取證工作。
根據飛機項目的常規流程,C919已經進入適航取證階段。這一階段,是國產大飛機能否真正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關鍵期。
國產大飛機。視覺中國
“國之重器”沖破創新桎梏
2021年6月18日,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舉行了一場交付儀式——首批下線的兩架ARJ21飛機分別交付成都航空和江西航空,這標志著江西生產試飛中心自此具備生產試飛交付能力,中國商飛公司開啟了異地完工交付新模式。
在業內,民營飛機分為支線飛機和干線飛機。以100座位分界線,該數量以下的為支線飛機,主要在國內城市之間飛行;該數量以上的是干線飛機,多用于國與國之間、洲與洲之間長途飛行。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中,支線、干線市場機型均由國外公司壟斷:波音、空客主宰干線飛機市場,加拿大龐巴迪、巴西航空主導支線飛機市場。
作為我國首次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機型以2016年6月18日,成都航空公司航班號為EU6679的航線搭載70名乘客從成都飛往上海為轉折點,預示著中國自主研制的首架噴氣式支線客機正式進入航線運營。截至目前,ARJ21機型共交付43架,累計開通航線108條,載客超過153萬人次。
從2002年立項,到2016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ARJ21項目用十四年的時間,實現了我國國產民用客機從零到一的突破。然而,過程坎坷,留有遺憾和不甘:一方面,ARJ21機型產能嚴重不足,國內機隊組建速度緩慢;另一方面,種種原因之下,該機型尚未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或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認證,國際市場打開受阻。
“歐美的適航認證條款,往往由波音、空客等航空制造公司參與制定,極易成為航空巨頭構筑行業壁壘的工具,成為西方國家政治博弈的砝碼。”華西證券國防軍工分析團隊認為,由于對各類試驗和證書申請沒有經驗,因此ARJ21的試驗取證走了不少彎路,其結果就是花費6年時間才將型號合格證(TC)收入囊中。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ARJ21項目的價值在于為后續C919項目的發展“照明”,“它不僅為商用飛機的研制積累了完整經驗,還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民機試驗試飛體系,并形成了一套‘取證’過程。”
全球民航客機市場的真正競爭,正是圍繞著“大飛機”展開。
“大飛機”的定義一般為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其中,民用客機與干線飛機的概念相似,載客量超過150人。
從1997年至今,全球大飛機市場形成“雙寡頭”局面,波音、空客勢均力敵。2008年5月,中國商飛成立。作為我國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中國商飛成立之初即被賦予使命: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研制出中國自己的大飛機。
之所以稱大飛機為“國之重器”,是因為其在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于突出的地位。中航證券分析認為,大飛機制造產業舉足輕重的原因有三點:第一,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波音公司研究表明,民用機銷售額每增長1%,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拉動為0.714%;第二,牽引科學技術進步,大飛機研制及其核心技術衍射到相關產業,可以達到1:15的帶動效應;第三,彰顯國家綜合實力,大飛機產業發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工業水平、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我國國產民航大飛機的自主研制始于1970年,隨著708工程(運10)啟動,十年時間,運10試飛成功。但由于歷史因素,項目下馬。
回憶起早年大飛機的研制階段,前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20世紀80年代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完善之時,我國大飛機項目重啟并實現與國際合作的“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是部分制造和裝配MD-80/-90系列飛機,由美國麥道公司提供技術,提高生產制造能力;第二步是與國外合作,聯合研制100座級飛機,提高設計技術水平;第三步是自己設計、制造180座級干線飛機。
然而,市場合作并未換來技術合作。2001年4月,包括著名科學家王大珩在內的20多位院士上書中央,呼吁國家重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飛機”研制。直到2008年中國商飛成立之時,我國大飛機項目研制才真正意義上全面啟動。
C919首飛成功后的兩個月,中國商飛進行了主要領導調整:原公司總經理賀東風上任董事長、黨委書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上任之時,中國商飛官網刊登了一篇賀東風的董事長致辭。他表示,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斷提升主制造商核心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事業共同體”攪動萬億市場
2021年4月13日,中國商飛在江西南昌召開2021年中國商飛全球供應商大會,100余家供應商代表通過現場或遠程視頻的方式參會。
昂際航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元中登臺領取了中國商飛2020年度合作共贏獎。在表彰詞中,中國商飛稱其與昂際航電是緊密的“生命共同體”。
在上述董事長致辭中,賀東風更是將中國商飛的供應商們稱為“事業共同體”,希望在推動大飛機產業體系建設時,與供應商們“共享成就、共享榮耀、共享利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C919的研制模式為“主制造商—供應商”,即國產客用飛機的機體部分,如機頭、機身、機翼、艙門、雷達罩等部分,是由我們國內供應商自主完成;客用飛機的航電、飛控、發動機等核心子系統,大多則由海外供應商與中國公司在國內建立的合資子公司提供,昂際航電則是典型。
2012年,中航工業集團和GE公司平股合資組建昂際航電。次年6月,該合資公司便與中國商飛簽訂C919大飛機項目航電主合同,此后連續六年成為中國商飛的優秀供應商。
“我們一直緊跟商飛的發展進程,根據商飛提出的需求,盡一切努力來實現。”張元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中國商飛的一級供應商,雖然有來自各方的挑戰,其對C919項目的成功充滿信心。
眼下,C919商業化進展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國人的神經。
2021年3月1日,中國東方航空與中國商飛正式簽署了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將首批引進5架C919機型。根據中國商飛官網的統計數據,C919客機目前一共有包含確認訂單和意向訂單在內的總訂單數量為815架,其中國外訂單34架,國內主要訂購方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航空公司。
C919商業化的背后,是我國民航產業搶抓全球窄體客機未來需求大爆發的市場雄心。
中國商飛發布的《中國商飛市場預測年報(2020-2039年)》預測,未來20年,全球預計將有40664架新機交付,價值約6萬億美元(以2019年目錄價格為基礎),用于替代和支持機隊的發展。其中,渦扇支線客機交付量為4318架,價值約為0.23萬億美元;單通道噴氣客機交付量為29127架,價值約為3.44萬億美元;雙通道噴氣客機交付量將達7219架,價值約為2.3萬億美元。
在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其需求同樣旺盛。前述報告預測,未來20年,預計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50座以上客機8725架,市場價值約1.3萬億美元(以2019年目錄價格為基礎)。其中,120座級以上單通道噴氣客機交付5937架,占比高達68%。
截至目前,C919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空客的A320系列和波音的B737系列。中國銀河證券預測認為,假設未來C919國內市場占有率能夠和波音、空客持平,即市占率達到三分之一,則每年銷量約為100架,平均年銷售額約為80億美元,未來二十年總銷售額有望達到1600億美元。
萬億市場潛力,預示著整個C919產業鏈未來價值可期。中國商飛公司專家咨詢組成員、ARJ21飛機首任總設計師吳興世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大型民用飛機產業潛力巨大,不斷升級換代的先進產品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