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長虹說,每一個時刻紅旗的擺動形狀都完全不同,對應的每一個形狀下風吹在旗面上的力也是不同的,就必須計算清楚每一時刻風吹在紅旗上每一處的力有多大,這就是流體力學問題。紅旗受到風吹的力后,又需要馬上計算清楚紅旗會怎么擺動,這就是固體力學問題。本來單獨的流體力學問題和單獨的固體力學問題就已經十分復雜了,把這兩個問題交融在一起,解決起來就更難了,是當前全世界公認的難題。
專家建立了巨幅紅旗在高速流場中動力學特性的仿真模型,進行了大量的模擬計算。紅旗每擺動一秒,就得用高性能工作站計算一天。
計算后,專家們開出了“藥方”:首當其沖的是限制紅旗的劇烈擺動,其次是改用新型合適的材料,最后是提高縫紉和卷邊處理的精良度。
與神舟飛船降落傘一樣的特殊布料
紅旗采用了與神舟飛船降落傘一樣的特制布料。江長虹說:“用這種材料制作的降落傘可承載重達3噸的載人飛船返回艙,降落傘折疊起來還能放入一個大號的行李箱。如果用此種布料來做一件衣服,重量比一個雞蛋還輕。這種材料已經大量應用到生活用品上,比如現在流行的超輕透氣的戶外皮膚風衣,攜帶方便結實耐用的購物袋等。”
紅旗布料是由專門廠家特制的。每次到貨后,研制人員就把布料懸掛起來,用50多個強光燈組成的燈陣照射布料,對布料的密實度、染色均勻度、顏色在光照下的效果等進行細細檢驗,確保用于紅旗加工的每一寸布料都符合要求。
但是,如果簡單地用這種材料制作的紅旗太透光,飛行起來的展示效果不好。因此,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請專門的材料研制廠家在布料上涂了一層特制涂料,既使紅旗的透光性恰到好處,保證了地面遠距離觀看時的鮮艷度,又使紅旗有很好的防雨能力,足以應對中雨、大風等惡劣天氣。在一次飛行演練中,瓢潑大雨不期而至,紅旗在近一個小時的淋雨飛翔中,經受住了考驗。▲縫紉拼接現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提供)
“針功夫”
巨型紅旗的技術含量不光體現在設計上,制作上也有“針功夫”。紅旗很大,沒有那么寬的整片布一氣呵成,因此用了航天降落傘縫紉技術,將七片布料拼接而成。這種技術本質上和平時縫紉衣服是一樣的,但應用于航天降落傘的縫紉,對縫紉機選擇、縫合形式、縫紉寬度、縫線針腳長度、縫線松緊程度、縫線的材料等都有嚴格要求,必須滿足航天標準要求才能使用。如果按照航天標準制作服裝,成本會高些,但做出來的質量絕對一流,穿幾十年也不會開線。
據介紹,作為中國唯一從事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研究的單位,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攻克了航天器回收著陸領域多項關鍵技術,先后成功完成了飛行器數據艙、返回式衛星等30多種型號回收系統的研制,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航天器返回技術的國家,回收成功率居于世界先進水平,例如:以十全十美的成績完成了神舟系列飛船的回收,確保了十名航天員的安全健康返回;實現了嫦娥五號試驗飛行器順利著陸,確保了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還曾在國慶50周年和60周年閱兵的大型慶典活動中研制過巨型紅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