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前夕強行沾親“物聯”概念 秦川物聯競爭空間優勢待考
作為一家智能燃氣表供應商,申報科創板上市的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秦川物聯)即將迎來大考。
根據上交所通知安排,秦川物聯即將于12月13日接受科創板上市委首發上會審核,而這也將成為今年科創板啟動審核以來上會的第112家公司。
21世紀經濟記者發現,秦川物聯主打的科創性質為智能燃氣整體解決方案,即以物聯網及軟件系統等方式實現燃氣供應及使用的安全、公平和智能。據其介紹,該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但多位燃氣業內人士看來,秦川物聯與其他的燃氣表公司相比,收入規模體量仍然較小,加之燃氣行業存在自然壟斷、燃氣商話語權較重的特點,秦川物聯能否依托其技術能力獲得競爭優勢仍然有待觀察。
“物聯”收入不足4成
據其招股書介紹,秦川物聯是一家從事智能燃氣表及綜合管理軟件產研銷一體的技術公司,其主要方式是將計量、智控、數據通信等與燃氣表進行融合,為燃氣公司提供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燃氣解決方案。
作為一家燃氣表供應商,秦川物聯沖刺IPO的最大籌碼莫過于其與“物聯網”概念相關,而據記者發現,秦川物聯如今的名稱和業務正是在上市輔導前夕進行的更迭。
工商數據顯示,2017年5月秦川物聯在股改過程中,將多年使用的“秦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商名稱進行了更改,將原名稱中的“科技”改為“物聯網”,同時在經營業務中增加了“物聯網服務”一項。
而僅僅四個月的9月13日,秦川物聯就在華安證券的輔導下完成了在四川證監局的備案。
也正是在進入輔導前夕,秦川物聯吸納了包括“成都市香城興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創投股東的入圍。
“從工商更名,到吸納創投,再到進入輔導期都是在不到半年時間內火速完成的,這一系列動作顯然就是為了給公司上市做準備。”上海一家投行人士表示。
雖然秦川物聯在公司名稱上冠以“物聯”,但2019年上半年,秦川物聯來自物聯網智能燃氣表的收入仍然僅占其營業收入的37.65%,而其高達53.84%的收入仍然來自IC卡智能燃氣表。
雖然如此,不過其來自“物聯網智能燃氣表”的收入占比的確在不斷提高,其2017年、2018年該比例分別為8.68%和27.3%。
一位燃氣行業人士介紹,燃氣表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傳統的機械式燃氣表,缺點是需要進行人工“抄表”,二是智能燃氣表,也是現階段多數燃氣公司所采用的方式,具體包括IC卡、CPU卡、射頻卡等多種模式,三是物聯網燃氣表,也是未來燃氣行業的轉型方向。
據上述行業人士透露,當下一些地區強制要求更換新一代物聯網燃氣表,以及老式燃氣表的淘汰或報廢,將為更換物聯網燃氣表帶來機會。
“目前一些地區強制要求更換物聯網燃氣表,所以也會形成一些更迭率。”北京地區一家燃氣公司人士也表示,“同時還有一些欠發達地區可能會直接從原始的燃氣表更換為物聯網燃氣表”。
白熱化競爭猶存
在物聯網燃氣表領域,秦川物聯也將面臨較為嚴峻的競爭形勢。
首先在體量上,秦川物聯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仍然相對有限。招股書數據顯示,秦川物聯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歸母公司凈利潤分別僅為1.01億元和0.17億元,若以同類公司金卡智能比較,其兩項數據分別僅為后者同期的12.66%和9.29%。
“因為燃氣行業是一個相對的自然壟斷行業,服務質量、技術的更新換代的積極性并不是那么強,但對于上游供應商來說,燃氣公司是一個穩定、不會出現太大經營風險的客戶,所以燃氣公司的地位也比較強勢。”華北地區一家燃氣公司人士透露,“這也造成了一些燃氣公司客戶形成較多應收賬款的情形,一般如此的市場環境中,資源往往會向龍頭公司聚攏。”
這種行業特點也讓秦川物聯積累了較大的應收賬款比例。
招股書顯示,2018年底和2019年上半年末,秦川物聯應收賬款規模分別達1.55億元和1.78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為76.29%和174.96%,周轉天數則為241.72天和299.17天,顯著高于可比公司均值的187.26天和225.86天;而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兩個指標上,秦川物聯也僅為同行業可比公司的40%左右。
此外,物聯網燃氣表是否具有足夠的商用迭代需求,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秦川物聯就表示,燃氣行業對于物聯網燃氣表的更迭需要存在“一個過程”。
“由于物聯網智能燃氣表因新增NB模組及通信服務費用,且隨其功能的升級而對主控芯片、電路板等關鍵零部件性能或指標要求提高,使產品整體成本上升,售價較高。”秦川物聯表示,“由于物聯網智能燃氣表市場處于導入期、售價較高,燃氣運營商有一個接受過程。加之燃氣表替代周期較長,不同燃氣運營商從產品導入到批量采購將是一個逐步替代的過程。”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燃氣表的技術含量是有的,但這一垂直領域是否有較大的商用基礎,以及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仍然有待觀察。”北京一家券商能源行業分析師則表示。
但秦川物聯仍然認為,“未來IC卡智能燃氣表銷量將逐步下滑,與物聯網智能燃氣表之間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
“未來燃氣公司組建替換成為新一代燃氣表,那么這類業務的市場空間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一位接近百川燃氣人士坦言,“但是供給品類單一,僅涉及燃氣領域,因此其技術壁壘相對有限,所需處理數據的復雜性也相對較低,因此有可能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