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疫情之下,全球股票前景依舊積極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股票投資策略部主管 Clive McDonnell
媒體關于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影響的負面報道鋪天蓋地,令投資者應接不暇。然而,全球股市在美國市場的帶領下,表現依然穩健。同時,政府債券也因各央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而受惠。
中國股市前段時間受沖擊較為嚴重,原因是投資者擔心疫情將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帶來負面影響。盡管如此,回顧2003年SARS疫情的時候,我們發現:雖然疫情會造成人員病亡,但其對企業利潤的長期影響有限,并且當季損失的產出會在后續的季度得到恢復。
我們對股市依然保持樂觀。投資者之所以會對我們看好的股市(尤其是美國和歐元區)持樂觀的看法,不外乎以下四個原因:
企業盈利:美國企業去年第4季度的盈利遠超預期。市場先前的共識預期是去年4季度企業盈利同比下降1%,而目前的共識預期卻是增長2%。美國科技行業作為領頭羊表現搶眼,90%的科技企業去年第4季度的盈利高過預期。此外,半導體、硬件和業務涉及云服務的公司的股票,表現可圈可點。
流動性:美聯儲自2019年10月開始擴大資產負債表,每月購買600億美元國債,目前仍在繼續。盡管有人質疑向市場注資的具體效果,以及該做法是否真能增加金融系統中的存量流動性,但達拉斯聯儲主席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卻將這種注資行為稱作“量化寬松的衍生物”。暫且拋開學術爭論,美聯儲購入國債的目的,是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這種做法對資產價格的積極影響,等效于中國人民銀行在2月3日春節之后、市場開市前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做法。后者幫助避免了流動性擠兌,并且在開市首日的大跌之后,穩定了資產價格。
資本回報率:歐洲銀行業監管機構于2019年12月宣布,銀行業已積累了充足的資本金來滿足“巴塞爾協議四”和“資本要求指令”的各項規定。這意味著歐洲銀行可以開始向股東發還多余的資本金,美國銀行業已經從2018年開始這樣做了。
貿易不確定性降低:中美兩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消除了人們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憂慮。貿易戰損害了全球制造業,并對商業投資計劃帶來了沖擊。這種不確定性拖累了歐洲(特別是德國)和亞洲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隨著主要風險下降,全球商業信心指標——尤其是制造業相關指標——近幾個月來已經開始復蘇。
悲觀的投資者認為,由于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長達十年的上漲,估值高企,因此,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話,則可能促使牛市終結。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需要密切關注的一大風險,但牛市的延續時間長并不代表其即將終結,而且美股的估值曾經比現在更高。
當然,雖然我們看好股市的中期表現,但我們仍需要留意下列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風險:
其一,中國今年首季經濟增長率將不可避免地放緩,對歐洲經濟和企業盈利復蘇的影響幾何?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后,歐洲股票獲得提振。但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導致股票需求增長放緩,這可能會蓋過中美貿易協議帶來的積極影響。
其二,對疫情影響在3月結束的預期也許過于樂觀,這可能會令投資者的樂觀態度發生轉變。
其三,中國工廠停工時間延長及其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許多中國企業表示,計劃從2月中旬開始召回工人。如果延遲復工,其對全球供應鏈以至于企業盈利的影響可能會超過當前預期。
盡管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占據了最近的媒體頭條,并成為影響市場前景的主要風險,但我們在做資產配置決定時,仍然要充分考慮各種各樣的因素。我們認為,支持美國牛市的基本因素——即企業利潤呈兩位數增長、債券收益率低企,以及大規模的股票回購活動——依舊在發揮積極的作用,這使我們決定依舊給予全球股票超配的評級,并在其中青睞美國和歐元區股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